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oa 大连地区健康成年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15种免疫表型分析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1 目的 分析大连地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 淋巴细胞15 种免疫表型特征与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 年10 月~ 2023 年6 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诊疗的277 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4 例,女性123 例。按不同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青年组(18~44 岁,n=103)、中年组(45~60 岁,n=114)和老年组(>60 岁,n=60)。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包括初始(N)、中央记忆(CM)、效应记忆(EM)、终末分化(TEM)、活化(HLA-DR+)及衰老(CD28-)CD4+ 和CD8+ 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T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绝对计数和百分比的差异性;同时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评估年龄与T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绝对计数和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和老年组中CD8+TEM,CD4+HLADR+,CD8+HLA-DR+ 和CD8+CD28- 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升高(Z=2.009 ~ 6.607),CD8+N 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降低(Z=5.574 ~ 7.9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中CD8+CM,CD8+HLA-DR+,CD8+CD28- 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升高(Z=2.945 ~ 6.131),CD3+,CD4+ 和CD8+N 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降低(Z=2.075 ~ 4.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与CD4+CM,CD4+HLA-DR+,CD4+CD28-,CD8+TEM,CD8+HLA-DR+ 和CD8+CD28- 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呈正相关(r=0.125 ~ 0.479,均P<0.05),与CD4+N 和CD8+N 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呈负相关(r=-0.538 ~ -0.148,均P<0.05)。结论 大连地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 淋巴细胞15 种免疫表型受年龄和性别影响,有必要建立适宜当地的参考区间,为机体免疫功能评估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依据。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 6+12 1396333 许兆杰<sup>a</sup>,吴京学<sup>b</sup>,王 娇<sup>b</sup>,田 瑶<sup>b</sup>,汤亚微<sup>b</sup>,朱 杰<sup>b</sup> 昆明地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10种膜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2 目的 掌握昆明地区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膜蛋白表达的分子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外排泵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地区四所医院2022 年10 月~ 2023 年8 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使用SYBR-PCR 法定量检测10 种膜蛋白编码基因mRNA 相对表达量(RE),包括mexA,B,C,D,E,F,X,Y 及oprD,M。根据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CFP)、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耐药表型组合将菌株分为5 组,包括全敏感组(Ⅰ组),全耐药组(Ⅱ组),IPM,MEM 耐药、CAZ 及CFP 敏感组(Ⅲ组),IPM 耐药、MEM 非耐药(敏感或中介)组(Ⅳ组)和IPM,MEM 耐药、CAZ 和CFP 非耐药组(Ⅴ组),分析不同耐药表型组间各膜蛋白编码基因的RE 中位数情况。结果 共收集108 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组24 株作为对照,84 株为碳青霉烯耐药组,包括Ⅱ组32 株,Ⅲ组22 株,Ⅳ组13 株和Ⅴ组17 株。耐药组mexD,mexE,mexF,mexX 和mexY 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09.5 ~ 661.0,均P<0.05);mexA,mexB,mexC,oprD,oprM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767.0 ~ 1 004.5,均P>0.05)。各膜蛋白编码基因RE 在不同医院来源菌株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914 ~ 7.407,均P>0.05)。四组不同表型中,mexA 和oprM RE 在各组无规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mexA=95.0 ~ 264.0,UoprM=143.0 ~ 331.0);各组mexC RE 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4.0 ~ 344.5,均P>0.05);mexE 和mexY RE 均高于对照组(UmexE=48.0 ~ 230.0,UmaxY=83.0 ~ 184.0),mexB 在Ⅳ组中低于对照组(U=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xD 和mexF 表现一致,在Ⅲ,Ⅳ,Ⅴ组表达高于对照组(UmexD=34.0 ~ 102.0,UmexF=65.0 ~ 113.0),mexX 在Ⅱ,Ⅳ,Ⅴ组表达高于对照组(U=164.0,58.0,111.0),oprD仅在Ⅲ组表达低于对照组(U=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rD 在Ⅱ,Ⅳ,Ⅴ组中表达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81.0,102.0,144.0,均P>0.05)。结论 mexCD,mexEF,mexXY 是昆明地区CRPA 主要外排泵的膜蛋白组合,通过mexD,E,F,X,Y 膜蛋白表达上调加强外排,mexAB-oprM 外排泵与该地区CRPA 碳青霉烯耐药相关性低,oprD 低表达在不产β- 内酰胺酶的菌株中与外排机制共同发挥作用,但在产酶菌株中则未见显著的低表达差异。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7 12 1402923 卢 赞<sup>1</sup>,赵红燕<sup>1</sup>,李春付<sup>1</sup>,尹利民<sup>1</sup>,任宝军<sup>1</sup>,宋贵波<sup>2</sup>,杨 旭<sup>3</sup> 西安地区糖尿病筛查人群异常血红蛋白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3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糖尿病筛查人群异常血红蛋白的突变谱和表型。方法 选取2022 年1 ~ 12 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0 356 例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当提示有异常峰时,同时进行血细胞检测分析和血红蛋白分析,最后Sanger 法进行DNA 序列分析。结果 西安地区糖尿病筛查人群的异常血红蛋白检出率为0.092%(28/30 356)。共检出7 种异常血红蛋白28 例,分别为Hb E(10 例)、Hb G-Coushatta(6 例)、Hb G-Taibei(6例)、Hb Q-Thailand(2 例)、Hb North Manchester(2 例)、Hb Ottawa(1 例)和Hb Queens(1 例)。其中1 例是HbGTaibei并发IVS II-659_664 (-GCAATA),为首次世界报道。有7 例Hb E 血液学表型改变外,其他异常血红蛋白表型是正常的。除了Hb G-Coushatta 和Hb Ottawa 未见干扰糖化检测外,其他5 种异常血红蛋白均影响了糖化检测结果。结论 西安地区糖尿病筛查人群存在一定的异常血红蛋白携带,以HbE,Hb G -Taibei,Hb G - Coushatta 为主。绝大部分异常血红蛋白的血液学表型是正常的,但是它们会干扰HbA1c 检测结果。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3 16+23 2029021 许 楠<sup>1</sup>,郭 智<sup>1</sup>,梁 亮<sup>2</sup>,耿 燕<sup>1</sup>,李友琼<sup>2</sup> 通络益智方通过PERK介导的内质网应激途径减轻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记忆缺陷的实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4 目的 观察自拟通络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记忆缺陷及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0 只SPF 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通络益智方(TLYZF)低剂量(12.5 mg/kg/d)组、TLYZF 中剂量(25 mg/kg/d)组和TLYZF 高剂量(50 mg/kg/d)组,每组10 只。除Sham 组外,其他组大鼠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构建VD 模型。TLYZF 干预4 周后,采用Morris 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 伊红染色检测海马病理结构;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损伤;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海马组织炎性因子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及ERS 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 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逸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t=14.059,8.534),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形态模糊、胞质空泡化、胞核固缩、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尼氏体数量减少(t=17.131),神经元凋亡率升高(t=17.701),TNF-α,IL-1β 和IL-6 含量增多(t=6.541,6.957,10.014),Bcl-2 相关X 蛋白(Bax)、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磷酸化内质网激酶(p-PERK/PERK)、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p-eIF2α)/ eIF2α,激活转录因子4(ATF4)和转录因子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增多(t=13.548 ~ 76.468),B 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降低(t=39.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TLYZF 治疗后大鼠平均逃逸潜伏期缩短(t=2.476,7.266,11.306),穿越平台次数增多(t=2.187,4.471,6.932),海马神经元相对规则、细胞核清晰、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尼氏体含量增加(t=4.359,9.477,11.449),神经元凋亡率降低(t=3.631,6.145,7.580),TNF-α,IL-1β 和IL-6 含量减少(t=2.382 ~ 8.293),Bax(t=4.696,16.250,20.250),cleavedcaspase-3(t=15.205,27.000,26.833),GRP78(t=5.918,13.139,13.741),p-PERK/PERK(t=13.416,14.230,17.889),p-eIF2α/ eIF2α(t=20.152,39.346,50.750),ATF4(t=12.093,24.395,22.946)和CHOP 蛋白(t=21.592,19.207,22.136)表达降低,Bcl-2 蛋白表达增多(t=7.474,20.761,35.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 自拟通络益智方可减轻VD 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 介导的ERS 有关。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7 23 2015196 薛大力<sup>1a</sup>,张晓哲<sup>2</sup>,王 慧<sup>2</sup>,马冠峰<sup>1a</sup>,郭素鹏<sup>1b</sup> LncRNA NEAT1通过miR-195-5p/CEBPA轴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和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5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丰富的转录本1(NEAT1)通过miR-195-5p/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轴对骨髓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①收集2021 年3 月~ 2023 年2 月在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40 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10 例健康骨髓供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及MM 细胞系U266,RPMI 8226,NCI-H 929 和MM.1S,RT-q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NEAT1,miR-195-5p,CEBPA mRNA 和蛋白水平。② U266 细胞分为过表达NEAT1 组(NEAT1 组)及其对照组(NC 组)、敲低NEAT1 表达组(sh-NEAT1 组)及其对照组(sh-NC 组)、过表达NEAT1 和miR-195-5p 组(NEAT1+miR-195-5p 组)及其对照组(NEAT1+miR-NC 组)、过表达miR-195-5p 和CEBPA组(miR-195-5p+CEBPA组)及其对照组(miR-195-5p+NC组)。CCK-8 和5- 乙炔基-2’- 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RT-qPCR 检测细胞中NEAT1,miR-195-5p,CEBPA mRNA 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CEBPA,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 蛋白水平。③ 20 只裸鼠分为敲低NEAT1 表达组(sh-NEAT1 组)及其对照组(sh-NC组),每组各10 只。裸鼠皮下注射相应已转染的U266 细胞悬液,四周后测定移植瘤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①与正常BMNC 相比,MM 患者和MM 细胞系中NEAT1,CEBPA mRNA 和蛋白水平升高,miR-195-5p 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97,9.272,4.352,11.639,均P<0.05)。②过表达NEAT1 后,与NC 组比较,NEAT1 组细胞NEAT1,CEBPA mRNA 和蛋白水平升高,miR-195-5p 水平降低(t=12.825,5.874,13.893,4.797);细胞培养72h A 值、EdU 阳性率升高,细胞迁移、侵袭数增多(t=9.425,5.632,8.841,5.364);Ki67,PCNA,MMP-2,MMP-9,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 蛋白水平升高(t=14.227,7.743,7.348,7.803,8.714,8.629,7.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敲低NEAT1 表达后,与sh-NC 组比较,sh- NEAT1 组细胞NEAT1,CEBPA mRNA 和蛋白水平降低(t=5.776,5.001,4.503),miR-195-5p 水平升高(t=4.456),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降低(t=6.204,8.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过表达miR-195-5p 能够部分逆转过表达NEAT1 对细胞上述指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6 ~ 10.809,均P<0.05);过表达CEBPA 能够部分逆转过表达miR-195-5p 对细胞上述指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9 ~ 14.452,均P<0.05)。③敲低NEAT1 表达能够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5 ~ 18.190,均P<0.05)。结论 LncRNA NEAT1 通过靶向miR-195-5p/CEBPA 表达促进MM 细胞增殖和转移,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 通路发挥作用。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24 31 1744596 王 婷<sup>a</sup>,白 彬<sup>b</sup>,许红月<sup>a</sup>,张学勇<sup>a</sup> LncRNA01004通过上调CPSF1蛋白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加速乳腺癌细胞恶性进展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6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01004(LncRNA01004)加速乳腺癌细胞恶性进展的作用及潜在调节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LncRNA01004 表达水平。通过StarBase 在线数据库预测LncRNA01004 的结合蛋白,通过RNA 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反应(RIP)分析进行验证。采用LncRNA01004 干扰序列(sh-LncRNA01004)或过表达载体(LncRNA01004)转染MCF-7细胞,或与剪切多聚腺苷酸化特异性因子1(CPSF1)干扰序列(sh-CPSF1)共转染MCF-7 细胞。CCK-8 法、Transwell 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侵袭和凋亡。qRT-PCR 检测LncRNA01004 和CPSF1 过表达和沉默效率;蛋白质印迹(WB)检测CPSF1 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 淋巴细胞瘤-2(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以及上皮- 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 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 水平;ELISA 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01004 在乳腺癌组织(5.14±0.33 vs 1.02±0.03)中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637,P<0.001);乳腺癌细胞中LncRNA01004 表达亦明显高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248,P<0.001)。与Control 组相比,沉默LncRNA01004 显著抑制MCF-7 细胞活力(42.15±2.11 vs 100.02±0.65)和侵袭(18.65%±1.44% vs 41.36%±1.57%),诱导细胞凋亡(16.58%±1.52% vs5.24%±1.12%),升高Caspase-3 活性(2.93±0.71 vs 1.51±0.43)和Bax 蛋白(2.74±0.39 vs 1.01±0.02)表达,抑制BcL-2 蛋白(0.32±0.07 vs 1.02±0.03)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5 ~ 19.332,均P<0.05)。与Control 组相比,沉默LncRNA01004 显著升高E-cadherin(3.06±0.37 vs 1.01±0.02)蛋白水平,降低N-cadherin(0.44±0.11 vs 1.00±0.01),Vimentin(0.39±0.13 vs 1.02±0.03)和Snail(0.30±0.08 vs 1.01±0.03)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89 ~ 17.164,均P<0.05)。LncRNA01004 与CPSF1 结合并促进CPSF1 蛋白表达。沉默CPSF1 抑制MCF-7 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抵消LncRNA01004 过表达对MCF-7 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论 LncRNA01004 可能通过上调CPSF1 促进EMT,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参与乳腺癌的恶性进展。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32 37+47 1505105 郭宏果<sup>a</sup>,吴 楠<sup>b</sup>,陆婉玲<sup>a</sup>,刘 军<sup>a</sup>,程 才<sup>a</sup>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干燥综合征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及验证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7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干燥综合征(又称舍格伦综合征,SS)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并鉴定其表达水平,探索SLE 和SS 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在GEO 数据库中检索SLE 和SS 全血样本基因表达数据集,下载使用GSE50772,GSE81622,GSE84844 和GSE48378 数据集,分别筛选SLE,SS 外周血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SLE,SS 共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收集2024 年3 ~ 4 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SLE 和SS 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样本各10 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鉴定最显著的11 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SLE 和SS 分别筛选出232 个和110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SLE 和SS 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2 个,表达水平均上调。功能分析显示,32 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与干扰素信号通路、对病毒的防御应答、对病毒的应答、对病毒基因组复制的负调控和免疫应答相关的生物学进程中富集。KEGG 通路分析显示32 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病毒感染过程有关。临床样本鉴定结果显示,OAS3,IFI44,IFI44L 及EPSTI1 表达水平在SLE 和SS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均显著升高(均P < 0.05)。结论 与干扰素信号及病毒感染应答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的改变在SLE 和SS 中均起关键作用,可能是SLE 及SS 的易感因素和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38 42+58 3217735 郭文涛<sup>1</sup>,<sup>2</sup>,郜赵伟<sup>2</sup>,刘 研<sup>2</sup>,刘 丽<sup>2</sup>,王 希<sup>2</sup>,鲁广建<sup>1</sup>,焦路阳<sup>1</sup>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miR-424,miR-363-3p水平表达与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8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miR-424,miR-363-3p 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2022 年1 月~ 2023 年9 月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MM 76 例为研究组,国际分期系统Ⅰ期(n=19)、Ⅱ期(n=27)和Ⅲ期(n=30);免疫分型明确IgA 型(n=16)、IgG 型(n=43)、轻链型(n=11)和非分泌型(n=6);纳入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75 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miR-424,miR-363-3p 水平;行Logistic 因素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miR-424,miR-363-3p 在MM 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miR-424 水平(2.77±0.61)高于健康对照组(0.83±0.26),miR-363-3p 水平(0.49±0.09)低于健康对照组(1.2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362,27.064,均P < 0.05);Ⅲ期MM 患者miR-424 水平显著高于I 期、Ⅱ期患者(t=11.988,10.366),miR-363-3p 低于I 期、Ⅱ期患者(t=8.077,5.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IgG 型MM 患者miR-424 水平显著高于IgA 型、轻链型、非分泌型(t=5.967,5.358,3.960),miR-363-3p 水平显著低于IgA 型、轻链型、非分泌型(t=11.594,8.013,6.9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预后不良MM 患者Cys-C,miR-424 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miR-363-3p 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67,6.137,4.011,均P< 0.05)。miR-424,miR-363-3p 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3,0.40,联合诊断ROC曲线AUC(95%CI):0.911(0.801 ~ 0.973)高于miR-424[0.792(0.685 ~ 0.822)]与miR-363-3p[0.761(0.669 ~ 0.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26,7.769,均P<0.05)。结论 血清miR-424 高水平表达,miR-363-3p 低水平表达提示MM 病情进展与不良预后,联合检测血清miR-424,miR-363-3p 可用于预测MM 病情进展及预后。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43 47 1419746 张 璇,杨 静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血清Periostin,IL-5,IL-8和IL-13表达及其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9 目的 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IL-5,IL-8 和IL-13 水平表达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9 年1 月~ 2022 年12 月收治的73 例ABPA患者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的60 例哮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eriostin,IL-5,IL-8 和IL-13 水平;Pearson 积矩相关分析血清Periostin 与IL-5,IL-8,IL-13,肺功能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Periostin 与支气管哮喘患者ABPA 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eriostin 对ABPA 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Periostin(97.64±28.05 ng/ml vs 57.39±22.78 ng/ml),IL-5(1.62±0.35 ng/L vs 0.59±0.31 ng/L),IL-8(79.22±10.26 ng/L vs 51.04±8.26 ng/L),IL-13(1.59±0.43 ng/L vs 1.02±0.51 ng/L)水平显著升高(t=6.997 ~ 17.776);血清总IgE、特异性IgE 阳性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升高(t=9.341 ~ 131.469)、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降低(t=2.652,3.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PA 患者血清Periostin 与IL-5,IL-8,IL-13,FeNO 呈正相关(r=0.539 ~ 0.695,均P<0.05),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 呈负相关(r=-0.657,-0.506,-0.582,均P<0.05)。与血清Periostin<68.35ng/ml 比较,血清Periostin 97.83 ~ 131.02 ng/ml,>131.02 ng/ml 的支气管哮喘患者ABPA 发生风险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Periostin+IL-5+IL-8+IL-13+ 总IgE+ 特异性IgE+ 嗜酸性粒细胞联合诊断ABPA 的AUC(95%CI)优于单纯Periostin 及Periostin 联合炎症因子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62,2.931,均P<0.05)。结论 ABPA 患者血清Periostin 异常升高,并与肺功能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辅助临床诊断ABPA。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48 52+68 1449219 周婷婷<sup>1</sup>,沈一沁<sup>2</sup>,孙晓帆<sup>1</sup>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PNB1,MERTK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0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组织中核转运蛋白β1(KPNB1)、Mer 受体酪氨酸激酶(MERTK) 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8 年2 月~ 2020 年2 月在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就诊的118 例NSCLC 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NSCLC 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PNB1,MERTK 的表达。使用Kaplan-Meier 法评估KPNB1,MERTK 表达与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关系;COX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因素。结果 癌组织KPNB1(61.02%),MERTK(62.71%)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8.48%,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45,81.408,均P < 0.001)。癌组织中KPNB1 与MERTK 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44,P < 0.001)。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Ⅲ A 期NSCLC 癌组织KPNB1(84.21%,82.50%),MERTK(84.21%,85.00%)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0.00%,52.50%),TNM 分期Ⅰ~Ⅱ期(50.00%,5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8 ~ 12.855,均P < 0.001)。KPNB1 和MERTK 阳性、阴性组三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6.39%(19/72)和56.52%(26/46),27.03%(20/74)和56.82%(2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0.980,8.463,P=0.001,0.004)。KPNB1 阳性、MERTK 阳性、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Ⅲ A 期是NSCLC 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waldχ2=7.810 ~ 10.906,均P < 0.001)。结论 NSCLC 中KPNB1,MERTK 表达升高,两者与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新的评估NSCLC 无进展生存预后的标志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53 58 1729843 刘素荣<sup>a</sup>,权 阳<sup>a</sup>,朱 娇<sup>a</sup>,刘 娟<sup>a</sup>,刘静静<sup>a</sup>,刘 艳<sup>b</sup> 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C1qA和C1qB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血清C1qA 和C1qB 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 年5 月~ 2023年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零医院儿科接诊的108 例ISS 患儿(ISS 组)和108 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1qA,C1qB 水平。Pearson 分析ISS 患儿血清C1qA,C1qB 水平与生长发育指标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ISS 发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1qA,C1qB 诊断ISS 的价值。结果 ISS 组血清C1qA(1 206.35±275.15 ng/ml)和C1qB 水平(1 084.65±220.48 ng/ml)高于对照组(612.35±135.06 ng/ml,501.32±108.77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40,24.658,均P < 0.05)。ISS 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骨龄指数低于对照组(t/χ2=2.092 ~ 10.661),ISS 家族遗传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对照组(t/χ2=4.338,10.550,15.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ISS 患儿血清C1qA 和C1qB 水平与身高、体质量、BMI,骨龄指数呈负相关(r=-0.502 ~ -0.352,均P< 0.05),与TNF-α,IL-6 水平呈正相关(r=0.326 ~ 0.411,均P < 0.05)。低骨龄指数、高水平TNF-α、高水平IL-6、高水平C1qA、高水平C1qB 是ISS 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χ2=4.979 ~ 7.328,均P < 0.05)。ROC 曲线显示血清C1qA 和C1qB 诊断ISS 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816,联合检测血清C1qA 和C1qB 诊断ISS 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高于两指标单独诊断(Z=3.812,3.896,均P < 0.05)。结论 ISS 患儿血清补体C1qA 和C1qB 水平增高,与ISS 身材矮小有关,联合检测血清C1qA 和C1qB 有助于诊断ISS 风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59 63 1416777 褚小余,庄梅红,王 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表达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横纹肌肉瘤相关转录物-2(LncRNA RMST)和miR-582-5p 的表达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 2022 年12 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 例AIS 患者,并根据患者一周内是否出现END 将患者分为END 组(n=42)和非END 组(n=87),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59 例作为健康组。采用qRT-PCR 法检测各组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 水平。Pearson 法对END 患者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 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ROC 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 水平以及二者联合对AIS 患者预后情况的效能分析。结果 健康组、非END 组、END 组血清LncRNA RMST 水平(1.01±0.28,2.10±0.41,3.99±0.52)逐渐升高,miR-582-5p 水平(1.02±0.23,0.86±0.16,0.73±0.15)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2.974,31.907,均P < 0.05)。END 患者血清LncRNA RMST水平与miR-582-5p 水平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451,P<0.001)。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 水平联合诊断AIS 患者预后的AUC(95%CI)为0.961(0.912 ~ 0.987),优于单独预测(Z=2.280,4.515,均P < 0.05)。结论 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 水平与END 关系密切,有望成为AIS 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64 68 1464676 任建华<sup>a</sup>,张 然<sup>b</sup>,崔秀英<sup>a</sup>,赵 新<sup>a</sup>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清miR-138-5p和miR-574-5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患儿血清miR-138-5p 和miR-574-5p 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 年9 月~ 2023 年8 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ARDS 患儿112 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98)和预后不良组(n=14);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104 例作为对照组。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8-5p 和miR-574-5p 的表达水平;ROC 曲线分析血清miR-574-5p,miR-138-5p 水平对nARDS 患儿预后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nARDS 患儿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iR-574-5p 表达水平(1.72±0.23 vs 1.04±0.17)升高,miR-138-5p 表达水平(0.55±0.08vs 1.02±0.16)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57,25.597,均P < 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38-5p 表达水平(0.41±0.06 vs 0.57±0.08)降低,miR-574-5p 表达水平(2.07±0.25 vs 1.67±0.19)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88,7.069,均P < 0.05);预后不良组产妇年龄、宫内窘迫、羊水异常比例较预后良好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59,4.257,6.577,均P < 0.05)。miR-574-5p 是nARDS 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38-5p 是保护因素(均P < 0.05)。血清miR-138-5p,miR-574-5p 单独及联合诊断nADRS 患儿预后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793(0.706 ~ 0.864),0.898(0.826 ~ 0.947) 和0.931(0.867 ~ 0.970),二者联合预测优于miR-138-5p,miR-574-5p 各自单独诊断(Z=2.151,1.982,均P < 0.05)。结论 nARDS 患儿血清miR-138-5p 表达水平降低,miR-574-5p 表达水平升高,二者对nARDS 患儿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69 72+83 1416889 魏 贤<sup>a</sup>,何 源<sup>a</sup>,黄 杰<sup>a</sup>,冯 卓<sup>a</sup>,王 锋<sup>b</sup>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STAT3,LncRNA XIST水平表达与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4 (绵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四川绵阳 621000)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73 77+89 1502248 许凤婷,杜佳繁,蒋 颖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RNase E ,HupB表达水平与疗效及病情预后的关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5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血清中核糖核酸酶E(RNase E)、HupB 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效果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 年3 月~ 2023 年3 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108 例APTB 患者(APTB组)和101 例非APTB 患者(对照组)。所有APTB 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统计治疗后病情转归和复发情况,根据治疗结束后结核分枝杆菌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组(n=73)和未转归组(n=35);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2)和未复发组(n=86)。检测各组血清RNase E 和HupB 蛋白水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APTB 患者复发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Nase E 和HupB 预测ATPB 复发的价值。结果 APTB 组血清RNase E(213.02±55.16 pg/ml)和HupB 蛋白(853.26±262.19μg/ml)水平高于对照组(102.35±24.09pg/ml,412.51±103.65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68,15.779,均P < 0.05)。未转归组治疗前后血清RNase E(247.79±20.05 pg/ml,239.46±18.43 pg/ml)和HupB 蛋白(970.92±71.26 μg/ml,952.34±65.08 μg/ml)水平高于转归组(196.35±13.46 pg/ml,121.42±10.02 pg/ml;796.85±65.43 μg/ml,512.05±33.67 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61,43.137;12.570,46.417,均P< 0.05);复发组血清RNase E(250.32±16.74 pg/ml)和HupB蛋白(991.32±102.46μg/ml )水平高于未复发组(203.48±21.35 pg/ml,817.94±62.35 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54,10.066,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未转归[OR(95%CI):3.865(1.417 ~ 10.544)]、高血清RNase E[OR(95%CI):2.330(1.096 ~ 4.956)]和HupB 蛋白[OR(95%CI):1.702(1.144 ~ 2.534)]是APTB 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 < 0.05)。RNase E 和HupB 联合预测ATPB 复发的AUC(95%CI)为0.872(0.793 ~ 0.928),高于RNase E[0.779(0.689 ~ 0.853)]和HupB[0.719(0.624 ~ 0.801)]单独预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81,2.125,均P < 0.05)。结论 ATPB患者血清RNase E 和HupB 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且与病情转归及复发有关,可作为ATPB 预后的标志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78 83 1427856 贾 斐,辛 超,周 欢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HCG11 mRNA和miR-4465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LA 复合体11(lncRNA HCG11)mRNA,miR-4465 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 年6 月~ 2020 年6 月在苏州市九龙医院住院治疗的110 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lncRNA HCG11 mRNA,miR-4465 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癌组织lncRNA HCG11 mRNA(1.81±0.53)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87±0.13),miR-4465(0.68±0.14)表达低于癌旁组织(1.09±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066,18.857,均P<0.05)。Pearson 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HCG11 mRNA 与miR-4465 表达呈负相关(r=-0.443,P<0.001);TNM 分期Ⅲ + Ⅳ期、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癌组织中lncRNA HCG11mRNA 高表达与miR-4465低表达患者比例高于TNM 分期Ⅰ + Ⅱ期、无淋巴结发生转移患者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4,18.510;8.093,22.976,均P < 0.05)。lncRNA HCG11 mRNA 高表达患者三年生存率低于lncRNA HCG11mRNA 低表达患者,miR-4465 高表达患者三年生存率高于miR-4465 低表达患者(Log-rankχ2=14.45,13.39,均P<0.05);死亡组临床分期为Ⅲ + 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高于生存组(χ2=12.667,18.026,均P<0.05);lncRNA HCG11mRNA(HR=2.623,95%CI:1.344 ~ 5.118)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三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miR-4465(HR=0.891,95%CI:0.821 ~ 0.967)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中lncRNA HCG11 mRNA 高表达、miR-4465 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标志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84 89 1506838 张 玲,徐海燕,王强力,杨懿瑾,陈 彬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Zonulin和Claudin-5表达水平与临床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SZ)患者血清连蛋白(Zonul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表达水平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 年4 月~ 2022 年4 月于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确诊的98 例SZ 患者为SZ 组,以50例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Zonulin,Claudin-5 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血清Zonulin,Claudin-5 与SZ 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Logistic 回归分析SZ 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Zonulin,Claudin-5 对SZ 的诊断价值。结果 SZ 组血清Zonulin 水平(7.91±0.52μg/L)高于对照组(2.31±0.24 μg/L),血清Claudin-5 水平(12.17±2.34 ng/L)低于对照组(26.78±5.15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235,23.740,均P<0.05)。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总分、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与血清Zonulin 呈正相关(r=0.660 ~ 0.720,均P < 0.05),与血清Claudin-5 水平呈负相关(r=-0.720 ~ -0.622,均P < 0.05)。血清Zonulin 水平、PANSS 评分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是影响SZ 发生的危险因素,Claudin-5是保护因素(均P < 0.05)。血清Zonulin,Claudin-5 联合诊断SZ 的AUC(95%CI)为0.932(0.891 ~ 0.959),高于血清Zonulin,Claudin-5 单项诊断的0.814(0.779 ~ 0.847),0.846(0.811 ~ 0.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145,4.210,均P<0.001)。结论 SZ 患者血清Zonulin 水平升高和Claudin-5 水平降低与SZ 患者精神症状的程度有关,血清Zonulin和Claudin-5 联合检测对SZ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90 93+104 1442555 黄春明,潘 鑫,朱玺华 急性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CD73和miR-124a表达水平及与28天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8 目的 研究急性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可溶性CD73(sCD73)和微小RNA(miR)-124a 表达水平及其28 天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1 年6 月~ 2023 年12 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109 例急性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28 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87)与死亡组(n=2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sCD73 和miR-124a 水平;Pearson 相关性分析sCD73,miR-124a 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D73 与miR-124a 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交互作用系数γ 分析sCD73 与miR-124a 在急性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交互作用。结果 死亡组年龄、APACHE Ⅱ,SOFA 评分、CRP,PCT 水平均高于生存组(t=4.485 ~ 14.147),机械通气时间长于生存组(t=7.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死亡组血清sCD73(3.69±1.12μg/L)水平低于生存组(6.42±2.38μg/L),miR-124a(3.31±0.70)表达高于生存组(2.63±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22,5.089,均P < 0.001)。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CD73 与APACHEⅡ,SOFA评分、CRP,PCT呈负相关(r=-0.712 ~ -0.649,均P< 0.001);miR-124a 与APACHE Ⅱ,SOFA 评分、CRP,PCT 呈正相关(r=0.643 ~ 0.728,均P < 0.001)。血清sCD73,miR-124a 与急性脓毒性休克患者28 天治疗预后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 -0.882,0.896,均P < 0.001);血清sCD73,miR-124a 预测28 天治疗预后的AUC(95%CI) 分别为0.765(0.674 ~ 0.841),0.754(0.662 ~ 0.831),联合预测28天治疗预后的AUC(95%CI) 为0.916(95%CI:0.847 ~ 0.960),大于单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52,4.221,均P < 0.001)。sCD73 低表达与miR-124a 高表达在急性脓毒性休克患者28 天死亡风险中呈正向交互作用(OR=6.668,95%CI:1.245 ~ 35.714,γ=1.133,P < 0.024)。结论 sCD73 低表达与miR-124a 高表达在急性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风险中呈正向交互作用,联合检测对预后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94 98 1436825 祝勇军,邓小军 IgA血管炎儿童外周血ATP5B mRNA,UBA52 mRNA表达与肾损伤及疾病复发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9 目的 探究IgA 血管炎(IgAV) 儿童外周血ATP 合成酶β5 亚基(ATP5B)mRNA,泛素蛋白A52 残基核糖体蛋白融合产物(UBA52)mRNA 表达与肾损伤及疾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 2023 年10 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43 例IgAV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累及肾脏进一步分为IgAV 肾损伤组(n=82)和IgAV 肾非损伤组(n=61);根据术后随访情况将病例分为复发组(n=44)和未复发组(n=99);另选取同期6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ATP5B mRNA,UBA52 mRNA 表达水平,对比两者在各组中表达情况。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IgAV 患儿发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分析ATP5BmRNA,UBA52 mRNA 表达对IgAV 患儿发生肾损伤及疾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IgAV 肾非损伤组和IgAV肾损伤组外周血中ATP5B mRNA(1.01±0.21,1.24±0.26,1.46±0.35),UBA52mRNA(1.03±0.19,1.19±0.22,1.42±0.28),Scr(55.69±12.78μmol/L,62.85±13.92μmol/L,76.49±15.34μmol/L),BUN(11.85±2.91mmol/L,13.46±2.78mmol/L,17.54±3.45mmol/L)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666 ~ 64.417,均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外周血中ATP5B mRNA(1.52±0.34 vs 1.19±0.20),UBA52 mRNA(1.49±0.31 vs1.08±0.21) 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3,9.241,均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cr,BUN,ATP5BmRNA,UBA52 mRNA 是IgAV 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均P<0.05)。外周血中ATP5B mRNA 联合UBA52 mRNA预测IgAV 患儿发生肾损伤的AUC(95%CI) 为0.823(0.607 ~ 0.914),明显高于两者单独预测(Z=1.952,2.021,均P<0.05);外周血中ATP5B mRNA 联合UBA52 mRNA 预测IgAV 疾病复发的AUC(95%CI) 为0.851(0.617 ~ 0.958),亦明显优于两者单独预测(Z=2.035,2.098,均P<0.05)。结论 IgAV 患儿外周血中ATP5B mRNA,UBA52 mRNA表达水平与IgAV 肾损伤和复发相关,两者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99 104 1464155 潘晓涛,唐 辉 甲状腺癌组织中KDM1A和UCHL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0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TC)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酶1(KDM1A)、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3(UCHL3) 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 年1 月~ 2019 年1 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诊治的94 例TC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KDM1A,UCHL3 的表达;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KDM1A 与UCH-L3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KDM1A,UCHL3 与患者五年无进展生存率的关系,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分析TC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癌组织中KDM1A(68.09%),UCH L3(65.96%)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10.64%,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984,66.369,均P < 0.001)。Spearman 相关性分析,KDM1A 与UCH L3 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4,P < 0.001)。TNM 分期III ~ IV 期、淋巴结转移TC 癌组织中KDM1A(87.50%,90.91%),UCH L3(85.00%,87.88%)阳性率高于I ~ II 期(53.70%,53.85%)、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55.74%,5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85 ~ 12.191,均P<0.05)。KDM1A 阳性组和阴性组TC 患者五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50%(40/64),86.67%(26/30),UCH L3 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五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06%(36/62),90.63%(2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670,9.724,P=0.017,0.002)。KDM1A 阳性、UCH L3 阳性、TNM 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C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Waldχ2=1.315 ~ 1.697,均P < 0.001)。结论 TC中KDM1A,UCH L3 表达上调,均在TC 中发挥促癌作用,是新的评估TC 患者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05 109+115 1686832 汪明阳,曹忠超,王艳超,刘春秀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血清IRF4,RANKL水平与其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及对再复发的预测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1 目的 探究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与其他免疫学指标相关性及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再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9年1 月~ 2022 年6 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80 例为病例组,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n=61)和复发组(n=19),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口腔健康志愿者49 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检测血清IRF4,RANKL 水平,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Logistic 回归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Pearson 法分析IRF4,RANK 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F4,RANKL 水平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未复发组的IRF4(9.67±1.03 ng/ml,7.86±0.92 ng/ml vs 6.19±0.71 ng/ml),RANK(192.95±19.86 pg/ml,152.56±15.98 pg/ml vs 83.96±9.85 pg/ml) 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的IRF4,RANKL 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1.514,487.250,均P < 0.05)。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以及CD4 +,CD4 + /CD8 + 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6.926 ~ 15.648, 均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IRF4[OR(95%CI):1.529(1.079 ~ 2.167)],RANKL[OR(95%CI):1.421(1.049 ~ 1.925)],IL-1β[OR(95%CI):1.322(1.007 ~ 1.736)] 均为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 < 0.05),CD4+[OR(95%CI):0.788(0.641 ~ 0.968)] 为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 <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IRF4,RANKL 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r=0.453 ~ 0.533,均P < 0.05),与CD4+(r=-0.407,-0.409)和CD4+ /CD8 +(r=-0.425,-0.412)呈负相关(均P < 0.05)。ROC 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RF4,RANK 以及联合预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复发的AUC(95%CI)分别为0.840(0.741 ~ 0.913),0.832(0.732 ~ 0.906),0.928(0.847 ~ 0.974),联合预测显著优于IRF4,RANKL 单独预测(Z=1.984,2.071,P=0.047,0.038)。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儿血清IRF4,RANKL 水平显著升高,均为影响患儿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患儿治疗后复发具有一定辅助预测价值。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10 115 1416100 张 琪<sup>1</sup>,刘华蔚<sup>2</sup>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DC4,CXCL1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及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2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4(SDC4),CXC 趋化因子配体1(CXCL1) 在结直肠癌(CRC)诊断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1 年1 月~ 2023 年7 月绵阳市肛肠病医院收治的136 例CRC 患者(CRC 组),按照病理学检查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一步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n=45)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91)。另选取同期1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SDC4 和CXCL1 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CRC 发生及CRC 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因素;ROC 曲线分析血清SDC4,CXCL14 对CRC 的诊断及对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 CRC 组血清SDC4(9.13±2.54ng/L )和CXCL1(96.16±20.16p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24±2.11ng/L,78.59±16.2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62,7.909,均P < 0.05)。CRC 患者Ⅲ + Ⅳ期血清SDC4(9.85±2.14ng/L vs)和CXCL1(98.71±9.51pg/m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 + Ⅱ期(8.61±2.12ng/L,94.32±8.56pg/ml),低分化组血清SDC4(9.72±2.12ng/L)和CXCL1(103.15±17.56pg/m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8.59±1.78ng/L,89.76±16.2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2,2.816;3.376,4.621,均P < 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SDC4(9.21±0.09ng/L)和CXCL1(99.98±4.52pg/ml)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09±0.08ng/L,94.27±4.0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94,7.431,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DC4,CXCL1 是影响CRC 发生及CRC 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 < 0.05)。ROC 曲线显示,血清SDC4,CXCL1 及二者联合诊断CRC 的AUC(95%CI)为0.746(0.688 ~ 0.803),0.755(0.698 ~ 0.812) 和0.835(0.787 ~ 0.883),二者联合优于SDC4,CXCL1 各自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4,2.125,均P < 0.05)。血清SDC4,CXCL1 及二者联合评估淋巴结转移的AUC(95%CI)分别为0.819(0.738 ~ 0.899),0.794(0.709 ~ 0.880),0.922(0.875 ~ 0.968),二者联合优于SDC4,CXCL1 各自单独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68,2.599,均P < 0.05)。结论 CRC 患者血清SDC4 和CXCL1 水平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诊断CRC 及评估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16 121 1477580 张 颖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GP73和SMAD2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3 目的 探究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SMAD 家族成员2(SMA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 年3 月~ 2023 年9 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75 例EMT 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EMT 分期将患者分为轻度组(Ⅰ期,n=61)、中度组(Ⅱ期,n=52)和重度组(Ⅲ ~ Ⅳ期,n=62);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163 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对血清GP73,SMAD2 水平进行检测,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EMT 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 法对EMT 患者血清GP73与SMAD2 的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ROC 曲线评估血清GP73,SMAD2 水平以及二者联合对EMT 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是否存在痛经和月经不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33,39.268,均P < 0.001)。观察组血清GP73(73.68±19.23 ng/ml),SMAD2(42.27±9.61 mg/L)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8.61±13.27 ng/ml,35.26±6.3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27,7.845,均P < 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GP73(59.79±17.26 ,73.73±18.17l,87.29±22.05 ng/ml)和SMAD2(35.18±7.39,39.97±9.45,51.17±11.96 mg/L)水平依次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067,42.866,均P < 0.05)。Pearson 法分析EMT 患者血清GP73 水平与SMAD2 水平呈正相关(r=0.427,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月经不调、痛经、血清GP73[OR(95%CI):2.035(1.208 ~ 3.428)],SMAD2[OR(95%CI):1.972(1.284 ~ 3.029)] 水平是患者发生EMT 的危险因素(均P < 0.05)。血清GP73 和SMAD2 联合诊断EMT 的AUC(95%CI) 为0.821(0.776 ~ 0.861), 高于血清GP73 和SMAD2 单独诊断[0.763(0.714 ~ 0.807),0.708(0.656 ~ 0.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21,4.346,均P < 0.05)。结论 EMT 患者血清GP73,SMAD2 水平升高,均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关,对EMT 有一定诊断价值。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22 126+131 1474973 丁 辉,苏雪梅,张 蓉 乳腺癌组织中APOA4和LRG1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4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载脂蛋白A Ⅳ(APOA4)和富亮氨酸α-2 糖蛋白1(LRG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0 例于2020 年3 月~ 2022 年9 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cm)中APOA4 与LRG1 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POA4 及LRG1 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 相关分析APOA4 与LRG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 生存法分析APOA4 和LRG1 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WB 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APOA4(2.81±0.74)与LRG1(1.01±0.26)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1.26±0.38,0.57±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11,16.832,均P<0.05);且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APOA4 与LRG1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24,P=0.014)。cTNM 分期II ~ III 期、ER 阳性、PR 阳性、并发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APOA4 和LRG1 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cTNM 分期Ⅰ期、ER 阴性、PR 阴性、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70 ~ 3.284,均P<0.05),且BMI ≥ 23.5kg/m2 的乳腺癌组织中APOA4 蛋白表达高于BMI < 23.5kg/m2 的乳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6,P=0.043)。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APOA4高表达组和LRG1 高表达组的累积总生存率(83.13%,84.93%)均低于APOA4 低表达组和LRG1 低表达组(94.74%,91.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4.778,3.956,P =0.029,0.047)。结论 APOA4 和LRG1 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有望成为诊疗及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27 131 1466628 汪 敏<sup>1a</sup>,余 帅<sup>1b</sup>,胡国凤<sup>2</sup> 肺结核患者血清HLA-B27和SAA水平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肺部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5 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血清人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27,HLA-B27)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SAA)水平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肺部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1 年9 月~ 2023 年9 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120 例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120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将研究组患者分为低危组(n=47)、中危组(n=42)及高危组(n=31)。采集患者痰液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LA-B27,SAA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LA-B27,SAA 对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HLA-B27 阳性率(72.50% vs 19.17%),SAA(9.32±2.32 ng/ml vs 4.64±1.04 ng/ml)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744,t=20.164,均P < 0.05)。研究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4 株,包括革兰氏阴性菌46 株,革兰氏阳性菌34 株,真菌4 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最高(15.48%)。与低危组相比,中危组、高危组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患者HLA-B27 阳性率(76.19%,93.55% vs 55.32%),SAA 表达水平(9.35±2.35ng/ml,10.94±2.42ng/ml vs 8.23±2.23ng/ml)、PSI 评分(108.63±12.47 分,145.93±12.44 分 vs 54.48±17.31 分)依次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13.130,t=2.306,5.077;15.021,25.384,均P < 0.05)。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HLA-B27,SAA 水平与PSI 评分呈正相关(r=0.385,0.52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HLA-B27 阳性、SAA 表达水平升高是影响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 < 0.05)。血清HLA-B27,SAA 二者联合诊断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优于血清HLA-B27,SAA 各自单独诊断(Z=3.132,2.131,P=0.002,0.033)。结论 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血清HLA-B27 阳性率、SAA 表达水平升高与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可以更好地诊断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32 137 1400062 刘 菁<sup>1</sup>,王 宇<sup>1</sup>,汤艳芬<sup>1</sup>,陈 丽<sup>1</sup>,薛天娇<sup>1</sup>,刘岩岩<sup>1</sup>,李建彬<sup>2</sup>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Periostin,UAR水平表达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6 目的 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尿酸/ 清蛋白比率(UAR)水平与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 2022 年10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接受RFCA 治疗的108 例老年NAVF 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体检的108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根据随访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42)和未复发组(n=66)。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白细胞计数(WB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Periostin 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清蛋白(ALB)和尿酸(UA)含量,其比值即为UAR 水平。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NVAF 患者RFCA 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UAR 水平对老年NAVF患者RFCA 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术前Periostin(53.53±6.27 ng/L),UAR(4.09±0.78)水平显著高于术后(50.53±7.23 ng/L,3.41±0.91)和对照组(31.29±4.21 ng/L,1.24±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8,30.603;5.896,35.883, 均P<0.05)。复发组LVEF(51.16%±6.49%) 低于未复发组(55.39% ± 6.71%),UAR(4.01±0.92)、Periostin(55.77±6.56 ng/L)和高血脂史占比(66.67% )水平高于未复发组(3.02±0.63,47.19±5.44ng/L,34.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3.234,6.458,7.180,10.426, 均P<0.05)。血清Periostin[OR(95%CI):1.856(1.148 ~ 3.000)],UAR[OR(95% CI):2.127(1.145 ~ 3.951)] 为患者RFCA 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Periostin,UAR 水平预测老年NAVF 患者RFCA 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95% 置信区间)[AUC(95%CI)]分别为0.856(0.776 ~ 0.916),0.817(0.731 ~ 0.884),截断值分别为53.00ng/L,3.99,约登指数分别为0.569,0.509,敏感度分别为88.10%,85.71%,特异度分别为71.21%,65.15%;二者联合预测的AUC(95%CI),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4(0.857 ~ 0.966),0.736,85.71% 和87.88%,二者联合预测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 =2.296,2.880;P=0.022,0.004)。结论 老年NAVF 患者血清Periostin,UAR 水平上调,与RFCA 后复发存在一定的关联,二者联合预测老年NAVF 患者RFCA 后复发具有较高效能。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38 142 1403287 董丹丹,姜玉连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L23和STC1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7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 年3 月~ 2023 年3 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 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 组),同期轻症HICH 患者122 例为轻症组和体检健康者122 例为健康组。HICH 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94)和死亡组(n=28)。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L23 和STC1 水平;Spearson 法分析血清CCL23,STC1 水平与GCS 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HICH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 曲线分析血清CCL23,STC1 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 分析血清CCL23,STC1 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健康组、轻症组和HICH 组血清CCL23(53.32±10.85pg/ml,78.49±11.21pg/ml,112.47±11.53pg/ml),STC1(15.12±2.63ng/ml,19.07±2.58ng/ml,22.15±2.75ng/ml)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6.967,215.043,均P < 0.05)。生存组血清CCL23(108.02±13.51pg/ml),STC1(21.06±3.28ng/ml) 水平低于死亡组(127.41±13.55pg/ml,25.83±3.23ng/m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95±0.92 分)高于死亡组(7.61±0.77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63,6.810,7.005,均P < 0.001)。血清CCL23,STC1 水平与GCS 评分呈负相关(r=-0.481,-0.426,P < 0.001)。CCL23[OR(95%CI):1.240(1.091~1.409)],STC1[OR(95%CI):1.754(1.215~2.533)],GCS 评分[OR(95%CI):0.087(0.020~0.382)] 是HICH 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 < 0.05)。CCL23,STC1 联合预测HICH 患者预后的AUC(95%CI)为0.939(0.880~0.974),高于单独诊断(Z=1.974,2.040,P=0.048,0.04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94.68%。CCL23,SCT1 高表达患者随访6 个月生存率(51.06%,56.86%)低于CCL23,STC1 低表达患者(93.33%,9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34.777,23.781,均P < 0.05)。结论 重症HICH 患者血清CCL23,STC1 水平较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CL23,STC1 高表达可能预示患者临床结局较差。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43 147+157 1508925 陈 波,云亚滨,王伟志,杜俊峰,范宏燕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清sCD163,ANGPTL3水平变化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清可溶性清道夫受体163(solublescavenger receptor 163,sCD16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ANGPTL3)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 年6 月~ 2022 年6 月收治的60 例ACI 患者为ACI 组,另选取同期6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0 例患者入院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得分分为轻度组(n=10)、中度组(n=38)和重度组(n=12),根据患者溶栓后90 天改良Rankin 量表分数分为预后良好组(n=42)和预后不良组(n=18)。血清sCD163 和ANGPTL3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D163 和ANGPTL3 水平对ACI 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I 组血清sCD163(687.55±86.43 ng/ml vs 411.07±58.24 ng/ml),ANGPTL3(60.28±10.55 mg/L vs 25.34±5.93 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49,22.363,均P < 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sCD163(551.65±69.66 ng/ml, 668.92±81.12 ng/ml,859.79±117.24 ng/ml),ANGPTL3(44.52±8.12 mg/L,58.67±10.37mg/L,75.34±13.12 mg/L)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011,23.007,均P < 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 3h 的占比、入院时NIHSS 评分> 10 分占比、溶栓前后血清sCD163 和ANGPTL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5.644,4.775,8.982,10.866,10.293,9.702,均P < 0.05)。ROC 结果显示,血清sCD163,ANGPTL3 水平单独预测ACI 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95% 置信区间)[AUC(95% CI)] 为0.830(0.711 ~ 0.915)和0.783(0.658 ~ 0.8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2% 和85.71%,77.78% 和85.71%;血清sCD163 和ANGPTL3 联合预测ACI 患者预后的AUC(95% CI)[0.950(0.861 ~ 0.990)] 显著大于sCD163 和ANGPTL3 单独预测(Z=2.378,2.109,P=0.017,0.035)。结论 sCD163 和ANGPTL3 在ACI 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且与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48 152 1377844 张乐国<sup>a</sup>,朱翠敏<sup>b</sup>,夏瑞雪<sup>a</sup>,贾建普<sup>a</sup>,张丽冉<sup>a</sup>,赵泽宇<sup>a</sup>,霍虹达<sup>c</sup>,齐曼曼<sup>d</sup>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LC7A11和ACSL4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2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溶质载体家族7 成员11(SLC7A11)和酰基辅酶A 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表达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9 年10 月~ 2022 年12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 例ACI 患者记为ACI 组,将同期体检的60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SLC7A11 和ACSL4 水平。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将60 例ACI 患者分为轻症组(n=41)和重症组(n=19),根据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 评分评估]将60 例ACI 患者分为良好组(n=47)和不良组(n=13),比较不同组别ACI 患者血清SLC7A11 和ACSL4 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血清SLC7A11,ACSL4 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LC7A11,ACSL4 及两者联合对ACI 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ACI 组血清SLC7A11 水平(16.88±3.19 ng/ml)低于对照组(25.13±5.61 ng/ml),ACSL4 水平(40.01±4.23 ng/ml)高于对照组(23.29±5.7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02,18.205,均P<0.05)。重症组ACI 患者血清SLC7A11 水平(15.16±3.91 ng/ml)低于轻症组(17.68±2.41 ng/ml),ACSL4(42.08±5.02 ng/ml)水平高于轻症组(39.05±3.40 ng/ml),不良组ACI 患者血清SLC7A11 水平(14.25±2.95 ng/ml)低于良好组(17.61±2.85 ng/ml),ACSL4 水平(43.54±3.87 ng/ml)高于良好组(39.03±3.78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0,2.747;3.735,3.789,均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LC7A11 水平与ACI 患者NISS 及mRS 评分均呈负相关(r=-0.416,-0.378,均P<0.05),而血清ACSL4 水平与NISS 及mRS 评分均呈正相关(r=0.351,0.415,均P<0.05)。血清SLC7A11 和ACSL4 两者联合预测ACI 患者预后不良的AUC(95%CI)为0.810(0.688~0.9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9%,92.31%,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2.176,1.974,P=0.030,0.048)。结论 血清SLC7A11 和ACSL4 两者联合对ACI 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较高。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53 157 1465358 俞 娟,黄 琦,张 亮,沈 慧,沈李奎 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卒中患者血清cTn I,NSE水平检测及诊断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0 目的 探究卵圆孔未闭(PFO)导致隐源性卒中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 I)、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12 月~ 2022 年12 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FO 患者108 例,根据患者是否导致隐源性卒中分为隐源性卒中组(卒中组,n=32)和非隐源性卒中组(未卒中组,n=76)。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4 分,n=10)、中度组(4~15 分,n=15)和重度组(>15 分,n=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纤维蛋白原(FIB)、C 反应蛋白(CRP)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ELISA 检测血清中cTn I,NSE 水平。ROC 曲线分析血清cTn I,NSE 对PFO 导致隐源性卒中的诊断价值;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PFO 患者隐源性卒中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未卒中组相比,卒中组患者FIB(3.20±0.36g/L vs 2.95±0.30g/L),CRP(73.58±7.43mg/L vs 62.52±7.11mg/L),ALT(68.58±6.82U/L vs 61.08±6.28U/L),cTn I(0.78±0.10ng/L vs 0.58±0.08ng/L)和NSE(37.52±3.82μg/L vs 30.35±3072μg/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22 ~ 10.994,均P < 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中cTn I,NSE 水平显著升高(t=5.891,7.177;3.458,4.105),重度组cTn I,NSE 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t=2.474,1.3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者联合诊断PFO 患者隐源性卒中发生的AUC(95%CI)为[0.981(0.962 ~ 1.000)],高于cTn I[0.878(0.864 ~ 0.948)],NSE[0.911(0.850-0.972)] 单独诊断(Z=8.621,6.477,均P < 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Tn I(OR=2.631,95%CI:1.508 ~ 4.591),NSE(OR=2.841,95%CI:1.514 ~ 5.330)是PFO 患者隐源性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 < 0.05)。结论 PFO 患者导致隐源性卒中患者血清中cTn I,NSEl 水平显著升高,对PFO 患者发生隐源性卒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58 162+168 1391512 赵海燕<sup>a</sup>,李 源<sup>a</sup>,王 鹏<sup>b</sup>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PlGF,TREM1水平检测与临床分级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1 目的 探究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TREM1)水平及二者与患者临床分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 年1 月~ 2023 年1 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7 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足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2 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糖尿病足患者按照Wanger 分级标准分为0 ~ 1 级(n=33)、2 ~ 3 级(n=39)和4 ~ 5 级(n=25);糖尿病足患者进行6 个月随访,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2)和预后不良组(n=25);比较各组血清PlGF,TREM1 水平;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血清PlGF,TREM1 水平与患者临床分级的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糖尿病足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lGF,TREM1 对糖尿病足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者血清PlGF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3.86 ± 15.13 pg/ml vs 87.57 ± 18.28 pg/ml),TREM1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79.56 ± 32.25 ng/L vs195.37 ± 26.28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33,20.232,均P < 0.05);临床分级为4 ~ 5 级患者血清PlGF表达低于0 ~ 1 级、2 ~ 3 级患者(39.41 ± 13.28 pg/ml vs 66.13 ± 16.30 pg/ml,52.75 ± 15.32 pg/ml),TREM1 表达高于0 ~ 1 级、2 ~ 3 级患者(326.66 ± 35.75 ng/L vs 248.21 ± 29.83 ng/L,275.89 ± 32.06 ng/L),临床分级为2 ~ 3级患者血清PlGF 表达低于0 ~ 1 级患者,TREM1 表达高于0 ~ 1 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4.852 ~ 12.945,均P < 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血清PlGF 水平与其临床分级呈现负相关(r=-0.696,P < 0.001),TREM1 水平与其临床分级呈现正相关(r=0.657,P < 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lGF 是影响糖尿病足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725(0.531 ~ 0.990)],TREM1 是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308(1.284 ~ 4.147)];PlGF,TREM1 水平和二者联合预测糖尿病足患者预后情况的AUC(95%CI)分别为0.898(0.820 ~ 0.950),0.817(0.725 ~ 0.888)和0.949(0.885 ~ 0.984),二者联合预测临床效能优于血清PlGF,TREM1 单独预测(Z=2.150, 2.713,P=0.032,0.007)。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PlGF 表达降低,TREM1 表达升高,二者与患者临床分级紧密相关,应用二者预测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63 168 1411274 王 嘉<sup>1</sup>,朱志国<sup>2</sup>,秦凤玲<sup>1</sup> 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TIMP-1,VEGF和LTBP-2水平表达与危险分层及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2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水平与危险分层和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 2024 年1 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PE 患者110 例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n=28)、中危组(n=43)和高危组(n=39);根据APE 患者发生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n=79)和死亡组(n=3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TIMP-1,VEGF及LTBP-2 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APE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 曲线分析血浆TIMP-1,VEGF及LTBP-2 水平预测APE 患者死亡的价值;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血浆TIMP-1,VEGF 及LTBP-2 水平与APE 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心率、B 型脑钠肽(BNP)、D- 二聚体、TIMP-1(207.15±62.84pg/ml vs 152.48±41.62pg/ml),VEGF(726.35±190.46pg/ml vs 419.27±115.28pg/ml)及LTBP-2(29.17±6.38ng/ml vs 13.26±3.70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86 ~ 21.194,均P<0.05)。高危组和中危组血浆TIMP-1(204.15±60.17 pg/ml,178.18±51.30pg/ml vs 148.20±34.80pg/ml),VEGF(720.83±204.18pg/ml,580.16±158.37pg/ml vs 412.15±109.26pg/ml)及LTBP-2(28.40±6.41ng/ml,21.37±5.26ng/ml vs 12.84±3.12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组(t=8.417 ~ 19.850),且高危组高于中危组(t=7.964,9.381,11.4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P,D- 二聚体,TIMP-1,VEGF 及LTBP-2 水平升高是影响APE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TIMP-1,VEGF 及LTBP-2 三项联合预测APE 患者死亡的AUC(95%CI)最大[0.938(0.881 ~ 0.997)],其准确度为88.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E患者血浆TIMP-1,VEGF及LTBP-2水平与BNP及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r=0.416~0.753,均P<0.05)。结论 血浆TIMP-1,VEGF 及LTBP-2 水平升高与APE 高危和死亡有关,三项联合对APE 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69 173 1401672 许玫莎,王 聪,郑友峰,吴挺实,肖成钦,陈 伟 脓毒症患者应用内皮激活和应激指数评分系统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3 目的 探讨内皮激活和应激指数(EASIX)与脓毒症病程和生存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月~ 2023 年3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Sepsis-3)定义的197 例患者,根据病程进展和生存结局分组。脓毒症严重程度采用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 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系统。EASIX 评分由乳酸脱氢酶、血小板和肌酐组成。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ASIX,SOFA 和APACHE II 评分对脓毒症病程和30 天死亡的预测价值,并根据EASIX 最佳截断值对患者分组,绘制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结果 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休克组EASIX(2.55±0.54 vs 2.30±0.49)、APACHE Ⅱ评分(16.47±4.10 vs 11.81±4.89)、SOFA 评分(8.66±3.00 vs 5.48±3.9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3,-7.255,-6.431,均P < 0.001),且EASIX 随病程进展而显著升高。脓毒症组(n=92)和脓毒症休克组(n=105)的30 天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1.96%(11/92)和29.52%(31/105)。EASIX 与SOFA,APACHE II 评分呈正相关(r=0.662,0.425,均P<0.05),并随病程进展而显著升高(t=3.293,P=0.001)。多因素COX 分析显示EASIX 升高是脓毒症休克组30 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282(1.135 ~ 1.449),P=0.001];ROC 曲线分析显示,EASIX 对脓毒症患者30 天死亡的预测性能与APACHE II,SOFA 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8,0.538,P=0.227,0.591)。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ASIX > 2.43 脓毒症患者30 天病死率显著高于EASIX ≤ 2.43 患者(Log-Rank χ2=18.76,P < 0.001)。结论 EASIX 是预测脓毒症短期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74 178 1530497 张士跃<sup>1</sup>,刘红栓<sup>2a</sup>,刘春来<sup>1</sup>,许 兴<sup>2b</sup> 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炎性指标及微生态特征分析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4 目的 探究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炎性指标及微生态特征。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 2022 年1 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320 例,根据病理学检查,将患者分为A:单纯真菌性阴道炎组(n=216)和B:真菌性阴道炎伴有宫颈病变组(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阴道微生物各项指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患者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B 组阴道pH > 4.5 人数、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 ~ Ⅳ级人数以及TNF-α,IL-2,IL-12 水平高于A 组(t/χ2=4.862 ~ 12.924);CRP,IL-4,IL-6,IL-10 显著低于A 组(t=9.025~12.9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 组中卷曲乳杆菌占比最大,为18.89%,B 组中惰性乳杆菌占比最大为27.05%。B组阴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A 组,A 组阴道菌群优势菌种为卷曲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B 组优势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双歧杆菌、惰性乳杆菌和脆弱拟杆菌。与A 组相比,B 组患者糖基转移酶、脂肪酸生物合成和转运体等通路丰度显著降低,烟酰胺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异戊烯转移和氨基酸相关酶等通路丰度显著升高。随机森林分析显示,惰性乳杆菌、卷曲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德纳菌、脆弱拟杆菌和短双歧杆菌是影响宫颈病变的重要菌群。结论 不同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微生物构成比存在差异,真菌性阴道炎伴有宫颈病变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高于单纯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惰性乳杆菌、卷曲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德纳菌、脆弱拟杆菌和短双歧杆菌是影响宫颈病变的重要菌群。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79 184+188 1849636 谢薇薇,王昊珏,车艳美 尿液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病理管型检测对高胆红素血症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5 目的 研究Sysmex UF5000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 和病理管型(Path.CAST) 筛查高胆红素血症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 年2 月~ 2024 年1 月就诊于泉州市第一医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尿液有形成分的分析结果。根据是否发生肾损伤分为非肾损伤组(n=174)和肾损伤组(n=84),比较两组尿液中RTEC 水平和Path.CAST 阳性率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分析评估RTEC 筛查高胆红素血症肾损伤的诊断性能。并进一步分析RTEC,Path.CAST 单项目或联合用于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肾损伤组RTEC 水平[5.2(3.2 ~ 12.3) /μl],Path.CAST 阳性率(36.90%)明显高于非肾损伤组[1.3(0.7 ~ 2.2)/μl,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χ²=-10.215,51.620,均P<0.001)。RTEC 可有效筛查高胆红素血症中肾损伤的患者,其AUC(95%CI)为0.892(0.846 ~ 0.939),筛查的最佳cut-off 值为3.15/μl,约登指数0.688。当RTEC>3.15/μl 或Path.CAST阳性时,其筛查高胆红素血症肾损伤时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83.33% 和91.57%。而以Path.CAST 阳性为筛查条件时,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6.55% 和83.78%。结论 尿RTEC 可有效地筛查高胆红素血症肾损伤,当RTEC ≤ 3.15/μl 或Path.CAST 阴性时,可以基本排除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肾损伤的可能。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85 188 1368831 王婉妮<sup>1</sup>,陈雅斌<sup>1</sup>,苗 杰<sup>2</sup> 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机遇与挑战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6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人工智能(AI)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早期检测和诊断血液病方面弥补了人工显微镜检查方法的不足,提高了诊断效率、准确度和敏感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明显提升医疗质量和推动个性化医疗。目前国内临床仍以传统人工镜检为标准方法,为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完善和发展,该文讨论了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现状及特点,考虑到自动化血细胞形态学分析的标准化、数据库和伦理等问题,对其仍存在的一些挑战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分析,可以支持血液疾病的诊断,并在未来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89 195 1286287 冯馨锐,吴韦铷,张晓丽,杨 忠,毕清华 中国现阶段检验医学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7 中国现阶段检验医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然而,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依旧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因此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现阶段检验医学产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有效缓解现阶段中国实用型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迫切需要改革检验医学专业的教学现状。该论文作者通过走访和了解检验医学的各相关用人单位后提出了与中国现阶段检验医学发展相适应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拟在现有基础上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为培养高质量检验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新思路。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96 198+220 1310221 周 建,任雪梅,井发红,王 瑶,秦 玲,吴瑞萍,李 卓 Westgard室内质量控制频率在线计算工具在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8 目的 用室内质量控制频率在线计算工具为乐山市妇幼保健院血细胞分析项目选择合适的批长度及质量控制程序,探索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的测定频率。方法 收集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3 年4 ~ 12 月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变异系数作为项目的不精密度。采用实验室参加2023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室间质评血细胞计数实验结果评估各项目偏倚(Bias),WS/T 406-2012 中规定的血细胞分析项目的允许总误差(TEa)。将数据录入Westgard 室内质量控制频率计算工具,在线计算出包括多规则、单规则、质控浓度水平个数从1 ~ 4 在内的10 种相应批长度和不同候选统计质量控制(SQC)程序。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选择质控规则相对简单、批长度相对较长的SQC 程序。结果 血细胞分析中检验项目WBC,HGB,MCV,MCH,MCHC 和PLT 选用13s , N=2 规则,对应批长度为1 000;HCT 选用13s/22s/R4s ,N=2 规则,对应批长度为563,质控频率每天1 次;RBC 选用13s /22s/R4s ,N=2 规则,对应批长度为151,质控频率每天2 次或优先改进检测性能。结论 Westgard 室内质量控制频率在线计算工具操作简单易行,可为实验室选择合适的批长度、质控频率及SQC 程序,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调整SQC 方案。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99 202 1330140 王钱红<sup>1</sup>,李雪琴<sup>1</sup>,杨镇林<sup>1</sup>,童小东<sup>2</sup>,刘 楷<sup>2</sup> 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风险评估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39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超声结合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传统早筛方式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存在不足。近年来,基于统计学方法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因具有效能良好、非侵入性和易于推广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的开发和验证。目前,针对慢性肝病患者、乙型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以及普通人群都建立了适应其特点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该综述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目前肝癌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为临床诊疗和科研提供帮助。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203 207 1322522 张乔盟<sup>1</sup>,杨蕊菲<sup>1</sup>,冯飞雪<sup>1</sup>,<sup>2</sup>,张雨馨<sup>1</sup>,王战争<sup>2</sup>,周嘉迪<sup>2</sup>,马艳侠<sup>1</sup> 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40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类以肺血管重塑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因此,PH 的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生物标志物是疾病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PH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有很多,但敏感度和特异度较低。随着研究的进展,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被证明可预测早期PH 的疾病进展,对PH 的早期诊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右心功能不全、内皮功能障碍、肺动脉平滑肌功能障碍、炎症、原位血栓形成等方面对PH 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H 的早期诊断提供探索方向及参考价值。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208 212 1322186 吴道雄<sup>1</sup>,李妍锦<sup>1</sup>,王玉明<sup>1</sup>,胡 莹<sup>1</sup>,林 娅<sup>2</sup>,马 润<sup>1</sup> 基于CRISPR-Cas12a系统的病原体核酸床旁检测技术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41 病原体核酸检测是精准诊断、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即时、简便的床旁检测(POCT)的研制对于实现病原体核酸高效检测意义重大。一种基因编辑工具被发现应用于核酸检测方法高效而实用,此即成簇的规则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其中,结构简单的CRISPR-Cas12a 因其强大的靶向结合、反式切割基因片段功能而得以广泛应用。基于CRISPR-Cas12a 系统的病原体核酸检测方法,利用等温或变温核酸扩增技术以及光学信号作为检测介质的POCT 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和检测流程简化等特点。该文主要介绍基于CRISPR-Cas12a 系统的病原核酸检测POCT 技术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研制快速、准确的病原体核酸检测方法提供新思路。 2025年01月15 00:00 2025年01期 213 220 2241267 王思琦,吴 泽,余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