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oa 下调ACTG1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促进胃癌细胞HGC-27凋亡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1 目的 探讨下调γ- 肌动蛋白(ACTG1) 对人胃癌细胞(未分化)(HGC-27)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CRISPR/Cas9 技术构建稳定敲低ACTG1 HGC-27 细胞系;通过DNA 测序及Western blot 验证ACTG1 敲低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 相关X 蛋白(Bax)、B 细胞淋巴瘤2 家族蛋白(Bcl2)以及PI3K(磷脂酰肌醇3- 激酶)/AKT(蛋白激酶B)通路相关蛋白AKT,p-AKT 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稳定敲低ACTG1 的HGC-27 细胞系。与Control 组相比,ACTG1 蛋白水平在sgACTG1-1 组和sgACTG1-2 组显著下降。与Control 组细胞凋亡率相比,sgACTG1-1 组和sgACTG1-2 组细胞凋亡率(10.11%±0.46% , 14.67%±0.17% vs6.54%±0.67%) 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8,-20.28,均P<0.01);与Control 组相比,sgACTG1-1 组和sgACTG1-2 组Bax 蛋白水平(0.89±0.02,1.00±0.08 vs 0.71±0.03) 显著升高(t=-8.14,-5.87),Bcl2 蛋白水平(0.49±0.06, 0.39±0.06 vs 0.65±0.07) 显著下降(t=3.09,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与Control 组相比,sgACTG1-1 组和sgACTG1-2 组AKT 蛋白水平(0.95±0.10 , 0.43±0.09 vs 1.17±0.06) 和p-AKT 蛋白水平(0.38±0.08,0.28±0.12 vs 0.70±0.14) 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0,12.13;3.44,3.85,均 P<0.05)。结论 下调ACTG1抑制PI3K/Akt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p-AKT 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HGC-27 凋亡。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 5 1560695 李寿敏<sup>1,2,3</sup>,兰冰雪<sup>1,2</sup>,潘 莉<sup>1,2,4</sup>,孙 铭<sup>1,2</sup>,崔淼淼<sup>1,2,5</sup>,韦四喜<sup>1,2</sup>,黄 海<sup>1,2</sup>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IM2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和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2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G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基因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和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 年1 ~ 12 月收治的83 例晚期GC 患者,均给予曲妥珠单抗/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4 周/ 疗程,持续治疗3 个疗程,评价靶向治疗疗效。利用16S rDNA 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BMC 中AIM2 mRNA 表达水平,按其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AIM2 表达与肠道菌群相对丰度、靶向治疗疗效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门水平上,AIM2高表达组拟杆菌门(0.70±0.15)和变形菌门(0.71±0.21)相对丰度明显低于低表达组(0.81±0.17,0.80±0.16),厚壁菌门(0.73±0.12)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0.64±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8,2.210,4.061,均 P< 0.05);在属水平上,AIM2 高表达组拟杆菌属(0.13±0.02)相对丰度明显低于低表达组(0.19±0.04),肠球菌属(0.31±0.08)和大肠埃希菌属(0.18±0.04)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0.12±0.05,0.1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72,15.462,11.722,均 P <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门水平上,AIM2 表达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598,P < 0.05),与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0.641,-0.520,均 P < 0.05);属水平上,AIM2 表达与肠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属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529,0.577,均 P < 0.05),与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 -0.574,P < 0.05)。83 例晚期GC 患者中靶向治疗有效17 例,靶向治疗无效66 例,总客观缓解率(ORR)为20.48%;AIM2 高表达组病灶直径(5.73±0.74cm)和cTNM分期IV 期占比(53.85%)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08±0.51cm,75.00%),靶向治疗ORR(30.77%)高于低表达组(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Z=2.477,6.558,4.780,均P < 0.05)。结论 晚期GC 患者PBMC 中AIM2 表达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及靶向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检测AIM2 表达有利于指导临床筛选出对靶向治疗受益的患者。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6 10 1296998 李爱丽,魏宏英,高先凤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分布浸润特征及与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3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组织定居记忆T 细胞(TRM)的分布浸润特征,进一步分析TRM细胞浸润与ESCC 免疫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 2019 年12 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30 例ESCC 患者癌灶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及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样本中CD103+CD8+TRM 细胞分布、表达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分子[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T 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3(Tim-3)] 表达情况。另选取同期术前接受新辅助免疫检查点PD-1 抑制剂治疗的86 例ESCC 患者,取术后组织标本检测CD103+CD8+TRM 细胞浸润水平,分析其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30 例ESCC 患者样本结果发现:① CD103 主要定位于肿瘤浸润性CD8+T 淋巴细胞的细胞膜;ESCC 癌灶组织中CD103+ 细胞大多共表达CD8+ 细胞,癌旁组织中CD103+ 细胞大多数则不共表达CD8+ 细胞。② ESCC 癌灶组织中CD103+CD8+TRM 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为76.9%±4.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5.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107,P < 0.001)。③ES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CD103+CD8+TRM细胞浸润比例为64.8%±4.3%,明显高于癌旁浸润淋巴细胞(34.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75,P < 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几乎不表达。④ ESCC 癌灶组织CD103+CD8+TRM 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PD-1 和Tim-3 高表达。术前接受新辅助免疫检查点PD-1 抑制剂治疗的86 例ESCC 患者样本结果发现:①免疫治疗有效组CD103+CD8+TRM 细胞浸润比例为76.5%±7.3%,明显高于免疫治疗无效组的58.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26,P < 0.001)。② CD103+CD8+TRM 细胞高浸润组较低浸润组具有更高的累积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635,P<0.05)。结论 ESCC 组织中CD103+CD8+TRM 细胞表达及浸润高于癌旁组织,其高浸润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生存,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为临床预测ESCC 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1 16 1484241 钟守平<sup>1</sup>,胡艳正<sup>2</sup> 伴p53缺失/突变的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患者预后风险评分模型与验证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4 目的 分析伴p53 缺失/ 突变的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7 年6 月~ 2023 年6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收治的MM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染色体变化,基因测序检测p53 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检测结果选择p53 缺失或突变患者共180 例,将这180 例患者分为仅p53 缺失/ 突变组( 对照组,n=73) 和伴p53 缺失/ 突变双打击组( 研究组,n=107)。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进行比较,分析MM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建立评估MM 患者预后的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研究组髓外病变(46.73%)、骨病变(42.06%)、处于DS Ⅲ期(70.09%)、ISS Ⅲ期(64.49%)、R-ISS Ⅲ期(59.81%)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8.77%,19.18%,45.21%,39.73%,32.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61 ~ 12.600,均P <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OR)为52.34%,低于对照组的65.7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2,P=0.074)。研究组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体生存期(O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2,16.973,均P < 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骨髓浆细胞比例≥ 30%,β2-MG ≥ 5.5mg/L,PLT<125×109/L,LDH ≥ 240U/L 和伴p53 缺失/ 突变双打击是MM 患者PFS 率的危险因素(Wald χ2=2.983 ~ 3.942,均P < 0.05)。R-ISS 分期Ⅲ期、骨髓浆细胞比例≥ 30%,β2-MG ≥ 5.5mg/L,LDH ≥ 240U/L 和伴p53 缺失/ 突变双打击是MM 患者OS 率的危险因素(Wald χ2=3.389 ~ 3.971,均P < 0.05)。建立评估MM 患者预后的风险评分模型,并且ROC 曲线结果显示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两年PFS,OS 在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中依次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629,17.664,均P<0.05)。结论 伴p53 缺失/ 突变的双打击MM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髓外病变、骨病变、处于DS Ⅲ期、ISS Ⅲ期、R-ISS Ⅲ期居多。伴p53 缺失/ 突变双打击是MM 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7 23 1696700 陈 平,环亚红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VCAN mRNA,CCND1 mRNA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5 目的 探讨外周血多功能蛋白聚糖(VCAN)、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 2022 年5 月宿州市立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21 例初次诊断MM患者(MM组)和109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国际分期系统(ISS)将MM 患者分为Ⅰ期组(n=46)、Ⅱ期组(n=41)和Ⅲ期组(n=3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VCAN mRNA,CCND1 mRNA 表达水平,出院后随访24 个月,统计MM患者生存情况。比较不同ISS 分期MM患者外周血VCAN mRNA,CCND1 mRNA 表达水平的差异。Kaplan-Meier 法绘制MM 生存曲线,建立多因素COX 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影响MM 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MM 组外周血VCAN mRNA(2.69±0.63),CCND1 mRNA(3.29±0.6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32±0.46,1.53±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59,25.473,均P < 0.05)。Ⅲ期组外周血VCAN mRNA(3.05±0.31),CCND1 mRNA(3.75±0.21)表达水平高于Ⅱ期组(2.76±0.31,3.29±0.36),Ⅰ期组(2.36±0.25,2.95±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26 ~ 16.831,均P < 0.05)。随访期间失访1 例,死亡36 例,存活84 例。VCAN mRNA(57.63%),CCND1 mRNA(56.67%)高表达MM患者总生存率低于VCAN mRNA(81.63%),CCND1 mRNA(83.33%)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27,10.820,均P < 0.05)。死亡组年龄大于生存组(t=3.020),ISS Ⅲ期、骨髓浆细胞比例≥ 60%,染色体核型1q21+ 比例、外周血VCAN mRNA,CCND1 mRNA 表达均高于生存组(t/χ2=5.988 ~ 8.5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COX 风险比例分析,ISS Ⅲ期、高表达VCAN mRNA,高表达CCND1 mRNA 是MM 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Wald χ2=10.672,5.682,5.969,均P < 0.05)。结论 MM 患者外周血中VCAN mRNA,CCND1 mRNA 表达显著增高,且与高临床分期和不良预后有关。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24 29 1397256 李洁茹,李 婉,徐晓坤,马圣宇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中BRD9和HNRNPA2B1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6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 中溴结构域蛋白9(BRD9)、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 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 2020 年5 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02 例MM患者为MM 组,以60 例经骨髓穿刺明确无骨髓功能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骨髓组织BRD9 mRNA,HNRNPA2B1 mRNA 表达。Pearson 相关分析BRD9 mRNA 与HNRNPA2B1 mRNA 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曲线和COX 回归分析BRD9 mRNA,HNRNPA2B1 mRNA 表达与MM 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MM组骨髓组织BRD9 mRNA(3.14±0.66),HNRNPA2B1 mRNA(2.93±0.57)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84±0.22,0.92±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24,24.567,均P < 0.001)。Pearson 相关分析MM 组骨髓组织中BRD9mRNA 与HNRNPA2B1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0.761,P < 0.001)。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SS)分期Ⅲ期MM 组骨髓组织中BRD9 mRNA(3.90±0.69),HNRNPA2B1 mRNA(4.13±0.64)的相对表达量高于ISS 分期Ⅰ,Ⅱ期(2.70±0.60,3.15±0.65;2.23±0.51,2.95±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99,4.272;13.255,7.551,均P < 0.05)。BRD9mRNA 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三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0%(30/50),82.69%(43/52),HNRNPA2B1 mRNA 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三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14%(28/49),84.91%(45/5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7.572,9.686,P=0.006,0.002)。ISS 分期Ⅲ期、BRD9 mRNA 高表达、HNRNPA2B1 mRNA 高表达是影响MM 患者不良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 0.001)。结论 MM 骨髓组织中BRD9,HNRNPA2B1 表达升高,两者均是影响MM 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30 35 1407730 袁瑞丽<sup>1a</sup>,孟 昊<sup>2</sup>,刘 妮<sup>1a</sup>,柳 娟<sup>1b</sup>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DH5 mRNA,FUNDC1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7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乙醇脱氢酶5(ADH5)mRNA,FUN14 结构域蛋白 1(FUNDC1)mRNA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 年7 月~ 2021 年7 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NSCLC 的33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NSCLC 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cm)中ADH5 mRNA 和FUNDC1 mRNA 的表达情况,并通过t 检验分析其表达差异及其与NSCL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等级相关分析ADH5 mRNA 与FUNDC1 mRNA 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法分析ADH5 mRNA 和FUNDC1 mRNA 表达与NSCLC 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qRT-PCR 结果显示,NSCLC 组织中ADH5 mRNA 表达水平(0.56±0.3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3±0.50),而FUNDC1 mRNA 表达水平(2.91±1.0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20±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87,23.694,均P<0.05);且Pearson 法相关检验显示,ADH5 mRNA 与FUNDC1 mRNA 在NSCLC 组织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69,P=0.006)。年龄< 55 岁、TNM 分期III 期、低分化、并发淋巴结转移的NSCLC 组织中ADH5 mRNA 表达低于年龄≥ 55 岁、TNM 分期Ⅰ / Ⅱ期、高/ 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1.866 ~ 6.087);低分化、并发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FUNDC1 mRNA 表达高于高/ 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4.652,2.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ADH5 高表达组的累积总生存率(66.99%)显著高于ADH5 低表达组(54.15%),而FUNDC1 低表达组累积总生存率(69.47%)显著高于FUNDC1 高表达组(5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760,5.165,P=0.016,0.023)。结论 在NSCLC 的患者肿瘤组织中ADH5 mRNA 呈低表达,FUNDC1 mRNA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共同参与NSCLC 发生及转移,有望成为诊疗及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36 40 1388019 杜 亮,阿布都买拉木·阿布都吾甫尔,金澄宇,马金山 TIMP-2基因418 C>G位点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8 目的 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基因418 C>G 位点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 年5 月~ 2023 年5 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7 例NSCLC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183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分析TIMP-2 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比较两组TIMP-2 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再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TIMP-2 基因418 C>G 位点与NSCLC 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BMI ≥ 24kg/m2 占比(67.07%)和吸烟人数占比(61.08%)高于对照组(44.26% 和4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6,14.881,均P < 0.001)。变异型GG 纯合子产生的3 个长度为230bp,51bp 和23bp 的片段,野生型CC 纯合子产生长度为253bp 和51bp 的片段,杂合子GC 产生的4 个长度为253bp,230bp,51bp 和23bp 的片段,其中51bp 和23bp 片段不显示,TIMP-2 418 C>G 基因一致性为100%。基因分型频率满足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P>0.05)。观察组TIMP-2 基因型CC,GC,GG 基因频率分别为10.18%,41.92% 和47.90%,对照组分别为4.37%,37.70% 和5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63,P=0.046)。观察组TIMP-2 等位基因C,G 频率分别为31.14%,68.86%,对照组分别为23.22%,7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49,P=0.018)。与对照组比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携带C 等位基因明显增加人群患NSCLC 的发病风险(OR=2.669,95%CI:1.478 ~ 2.936,P<0.01);与GG+GC 型组相比,CC 型基因患者的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占比、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险分组中高危占比、C 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3.633 ~ 11.249,均P <0.00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0,2.015,2.212,均P <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 型基因、染色体核型、IPSS 危险分组、ANC,HGB,PLT,CRP,PCT 均为NSCLC 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Wald χ2=3.072 ~ 17.611,均P<0.05)。多因子降维法(MDR)结果显示,对于NSCLC 发生风险,具有ANC,HGB,PLT,CRP 以及PCT 水平异常和TIMP-2 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是非上述组合人群的2.650 倍。结论 TIMP-2 基因418 C>G 位点的CC 基因型和C 等位基因携带与NSCLC 的发病风险有显著相关性,是NSCLC 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41 46 1569514 刘雪梅,沈 娜 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差异表达关键基因及其预后价值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9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生物学信息,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 从GEO 数据库下载HNSCC 的mRNA(GSE74530)表达数据作为测试数据集,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生物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讨DEG 在HNSCC 中的生物学功能。从TCGA 数据库获取HNSCC mRNA 表达数据作为验证数据集,初步验证DEGs 在HNSCC 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cBioPortal 数据库分析7 个上调DEGs 的变异,然后通过Kaplan-meier 法和COX 回归分析评估其对HNSCC 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借助cBioPortal 数据库分析ATP6V1C1 的共表达基因。结果 GSE74530 测试数据集共筛选出HNSCC 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差异基因1 432 个,其中最显著的10 个基因中上调的基因7 个,分别是:MMP1,WDR66,PTPRZ1,TEAD4,RBM38,ATP6V1C1 和CBLB,下调的是CGNL1,LOC100506990 和ADH1B。GO 和KEGG 富集分析结果显示:HNSCC 组织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淋巴细胞迁移和细胞外基质调控等通路。TCGA 数据集证实7 个上调的DEGs 在HNSCC 中呈高表达水平。cBioPortal 分析显示7 个上调基因中ATP6V1C1 基因变化比例最高,其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发现 BIRC5 是与ATP6V1C1 关系最紧密的基因。结论 HNSCC 患者MMP1,WDR66,PTPRZ1,TEAD4,RBM38,ATP6V1C1 和CBLB 高表达,其中ATP6V1C1 最为显著,且其表达水平与HNSCC 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ATP6V1C1 有望成为HNSCC 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47 4395953 刘思浩<sup>a</sup>,张晓浩<sup>b</sup>,许志鹏<sup>a</sup> 外周血DLGAP5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0 目的 探究外周血Discs 大同源物相关蛋白5(DLGAP5)和Ras 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1A)甲基化水平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 年12 月~ 2024 年6 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0 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确诊,将52 例恶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恶性组,58 例良性肺结节患者纳入良性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外周血DLGAP5 和RASSF1A 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外周血DLGAP5和RASSF1A 基因甲基化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恶性肺结节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 法分析DLGAP5 和RASSF1A 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外周血DLGAP5和RASSF1A 基因甲基化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010,24.350, 均P<0.001);DLGAP5 甲基化和RASSF1A 甲基化单独检测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61.54%,67.31%,特异度分别为86.21%,79.31%,准确度分别为74.55%,73.63%。且两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84.62%)和准确度(83.64%)均优于单个基因甲基化(Z=2.816,2.497, 均P<0.05)。DLGAP5 甲基化和RASSF1A 甲基化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 值分别为0.583,0.569 和0.712。恶性肺结节患者结节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毛刺征与DLGAP5 和RASSF1A 甲基化水平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DLGAP5=4.644 ~ 14.981,χ2RASSF1A=4.293 ~ 12.629,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LGAP5 和RASSF1A 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结节大小、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毛刺征呈正相关(rDLGAP5=0.512~0.683,rRASSF1A=0.527 ~ 0.691,均P<0.05)。结论 外周血中DLGAP5 和RASSF1A 基因甲基化与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53 58 1308741 周红梅<sup>a</sup>,赵晓彬<sup>a</sup>,吴亚光<sup>a</sup>,肖 敬<sup>b</sup> 兰州地区献血人群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调查和基因型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1 目的 调查兰州地区献血人群中人细小病毒B19(B19)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基因型特征,为指导制定献血人群B19 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qRT-PCR)对2023 年4 ~ 10 月兰州地区5 722 例献血者样本进行B19 DNA 筛查,同步酶联免疫法筛查B19 IgG 和B19 IgM 抗体383 份,对B19 DNA 阳性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和VP1 序列测序,运用N-J 法构建进化树。结果 兰州地区B19 DNA,IgG 抗体和IgM 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47%(27/5 722),25.59%(98/383)和0.26%(1/383),三者均呈阳性的样本占0.26%(1/383),仅B19 DNA 阳性占0.52%(2/383),IgG 抗体阳性占19.06%(73/383),二者均阳性占6.27%(24/383);病毒载量为4.24 IU/ml ~ 5.67×102 IU/ml,且所有样本均低于104 IU/ml。B19 DNA 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35),而在年龄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2);B19 IgG 抗体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2),而在年龄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77);B19 IgM 抗体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09)。以VP1 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表明,兰州地区的B19 毒株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支系,属于基因型1,且以基因型1b 为主。结论 兰州地区献血人群B19 DNA 和IgM 抗体阳性率低,病毒载量亦较低,输血感染B19 的风险较小。而B19 IgG 抗体阳性率较高,建议密切关注该地区B19 感染情况,定期监测献血人群B19 感染率,并追踪B19 DNA 阳性献血者至受血者的情况,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59 63 1631829 吴康乐<sup>1</sup>,王玮蓉<sup>1</sup>,杨树龙<sup>1</sup>,冯惟萍<sup>1</sup>,潘 登<sup>1</sup>,郭 逸<sup>2</sup>,张支凤<sup>1</sup> 12种抗生素组合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联合药敏试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2 目的 观察黏菌素(COL)分别联合替加环素(TGC)、头孢哌酮/ 舒巴坦(SCF)、氨苄西林/ 舒巴坦(SAM)、美罗培南(MEM)、阿米卡星(AK)和左氧氟沙星(LEV),TGC 分别联合SCF,SAM,MEM 和AK,SCF 分别联合MEM 和AK 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筛选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23 年1 ~ 12 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AB 58 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果。结果 COL+SCF协同率为70.69%,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为96.55%。COL+TGC,COL+SAM,COL+MEM,COL+AK,COL+LEV,TGC+SCF,TGC+SAM,TGC+MEM,TGC+AK,SCF+MEM 及SCF+AK 协同率分别为 34.48%,65.52%,51.72%,37.93%,22.42%,27.59%,27.59%,37.93%,41.38%,48.28% 和25.86%; 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分别为77.58%,91.38%,84.48%,65.52%,39.66%,67.25%,62.07%,58.62%,55.17%,82.76% 和74.14%。12 种药物联合方案对CRAB 菌株的MIC 范围,MIC50 和MIC90 值与各个单药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所有组合均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COL+SCF 的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高,COL+LEV 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低,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参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64 69 1320052 王东平,苏爱美,韩欣怡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miR-128-3p,miR-126水平表达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3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微小RNA(miR)-128-3p,miRNA-126 表达与Gensini 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2020 年6 月~ 2022 年接诊的60 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接诊的60 例非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miR-128-3p,miR-126 和Gensini 积分;比较观察组中单支、双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清miR-128-3p,miR-126 和Gensini 积分;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分为I 度、II 度、III 度和IV 度组,比较不同狭窄分级组血清miR-128-3p,miR-126 和Gensini 积分;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比较轻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血清miR-128-3p,miR-126;Pearson 分析血清miR-128-3p,miR-126 与Gensini 积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iR-128-3p,miR-126 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效能。Logistic 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iR-128-3p(4.28±0.52 vs 2.61±0.36),Gensini 积分(31.29±5.62 分 vs 6.16±1.04 分)升高(t=21.678,34.058),血清miR-126(11.05±3.16 vs 19.62±5.14)降低(t=11.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双支病变、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血清miR-128-3p,Gensini 积分升高(t=4.945,7.171;6.795,11.686),血清miR-126 降低(t=3.104,5.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I ~ II 级组比较,III ~ IV 级组血清miR-128-3p,Gensini 积分升高(t=5.590,12.961),血清miR-126 降低(t=6.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轻度病变组比较,重度病变组血清miR-128-3p 升高(t=4.056),血清miR-126 降低(t=4.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血清miR-128-3p 与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性(r=0.404,P < 0.05),血清miR-126 与Gensini 积分呈负相关性(r=-0.393,P < 0.05)。血清miR-128-3p,miR-126 联合检测的AUC 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68,2.152,均P < 0.05)。观察组吸烟、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4.231 ~ 28.732,均P < 0.05)。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miR-128-3p 呈高表达,血清miR-126 呈低表达,与Gensini 积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miR-128-3p 和miR-126 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效能,且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70 76 1376923 谢雨佩,李凤德,张慧晶,郑晓冬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BMC中CSF2RB mRNA和GZMA mRNA表达水平与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4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集落刺激因子2 受体β 亚单位(CSF2RB)和颗粒酶A(GZMA)的mRNA表达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 年2 月~ 2023年8 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1 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心室重构进一步分为非重构组(n=105)与重构组(n=56);以同期该院收治的未发生心肌梗死的85 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PBMC 的CSF2RB mRNA,GZMA mRNA 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参数指标,采用Pearson 分析CSF2RB mRNA,GZMA mRNA 水平与心脏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AMI 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CSF2RB mRNA(1.15±0.28 vs 1.80±0.37),GZMA mRNA(0.85±0.16vs 1.15±0.26)表达及胱抑素 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002~ -4.854,均P<0.05)。随访截止2024 年8 月,161 例行PCI 术AMI 患者中56 例发生心室重构;AMI 患者中重构组CSF2RBmRNA(1.85±0.31),GZMA mRNA(1.27±0.2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构组(1.71±0.34,1.1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4,3.057,均P<0.001)。术后AMI 患者中重构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室间隔厚度(IVST) 均高于非重构组(t=11.247 ~ 26.008),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重构组(t=-15.2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earson 相关性分析AMI 患者CSF2RB mRNA,GZMAmRNA水平与LAD,LVEDD,LVPWTd,IVST 呈正相关(rCSF2RB mRNA=0.657 ~ 0.754,rGZMA mRNA=0.512 ~ 0.745,均P< 0.05),与LVEF 呈负相关(r=-0.684,-0.754,均P < 0.05)。重构组与非重构组在Cys C 和Hcy 在使用醛固醇受体拮抗剂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5,20.710,30.906,均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SF2RB mRNA > 1.79,GZMA mRNA > 1.18,Hcy > 20.15μmol/L,未使用醛固醇受体拮抗剂是AMI 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1.137 ~ 3.206,均P<0.05);LVEF > 58.11% 是AMI 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保护因素(Wald χ2=1.469,P<0.05)。结论 AMI 患者PBMC 中CSF2R BmRNA 和GZMA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SF2RB 和GZMA 是AMI 患者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AMI 后发生心室重构的潜在诊断标志。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77 82 1310200 郝翠君<sup>a</sup>,王 蕊<sup>a</sup>,洪 洋<sup>a</sup>,李晓颖<sup>b</sup>,韩少洁<sup>a</sup>,李方江<sup>a</sup>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FSF15,GDF11表达水平与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5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TNFSF15)、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20 年1 月1 日~ 2021年1 月1 日收治的行PCI 治疗的350 例UAP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ISR 分为非ISR 组(n=246)和ISR组(n=104);ELISA 测定血清TNFSF15 和GDF11 的水平;ROC 曲线分析血清TNFSF15, GDF11 水平对UAP 患者PCI 术后ISR 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UAP 患者PCI 术后发生ISR 的因素。结果 与非ISR 组比较,ISR 组血糖、吸烟史和LDL-C 水平升高(t/χ2=22.908,18.869,47.337),血清TNFSF15(16.97±1.51 pg/ml vs18.35±1.62pg/ml), GDF11(157.72±16.13pg/ml vs 174.11±18.65 pg/ml)水平降低(t=7.429,7.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血清TNFSF15, GDF11 单独及联合预测UAP 患者PCI 术后发生ISR 的AUC(95%CI)分别为0.764(0.716 ~ 0.808),0.781(0.734 ~ 0.823) 和0.849(0.807 ~ 0.885),二者联合预测高于单独预测(Z=4.365,3.257,均P < 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TNFSF15, GDF11 水平是UAP 患者PCI 术后发生ISR 的保护因素(Waldχ2=11.000,36.321,均P < 0.05)。结论 PCI 术后发生ISR 的UAP 患者血清TNFSF15,GDF11 水平降低,二者对UAP 患者PCI 术后发生ISR 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83 86 1322205 李天予,孟令秀,范胜男,孙文阳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LncRNA HOTAIR和LncRNA HOXA11-AS水平表达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6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X 基因座转录本反义RNA(HOTAIR)和同源异形盒基因A11 反义RNA(LncRNA HOXA11-AS)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 2023年12 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106 例TBI 患者为TBI 组,根据其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n=44)和无认知障碍组(n=62);另选取同期该院78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HOTAIR 和LncRNA HOXA11-AS 水平;Spearman 及Pearson 法分析TBI 患者血清LncRNA HOTAIR,LncRNAHOXA11-AS 水平与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HOTAIR 和LncRNAHOXA11-AS 对TBI 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LncRNA HOTAIR 和LncRNA HOXA11-AS表达对TBI 后认知障碍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BI 组血清LncRNA HOTAIR(1.75±0.29 vs 1.03±0.15)和LncRNAHOXA11-AS(1.59±0.35 vs 0.99±0.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34,13.846,均P < 0.05)。认知障碍组血清LncRNA HOTAIR,LncRNA HOXA11-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 水平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t=3.011 ~ 9.61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明显低于无认知障碍组(t=17.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TBI 患者血清LncRNA HOTAIR,LncRNA HOXA11-AS 表达水平与MoCA 评分呈负相关(r=-0.515,-0.430,均P<0.001);Pearson 相关分析,血清LncRNA HOTAIR,LncRNAHOXA11-AS 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 水平呈正相关(r=0.423,0.397,0.452,0.437,0.512,0.390, 均P<0.001)。血清LncRNA HOTAIR 和LncRNA HOXA11-AS 单独及联合预测TBI 后认知障碍的AUC(95%CI)分别为0.896(0.822 ~ 0.947),0.864(0.784 ~ 0.923),0.960(0.903 ~ 0.988),二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独预测(Z=2.457,2.998,均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LncRNA HOTAIR 和LncRNA HOXA11-AS 表达水平升高为TBII 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MoCA 评分为保护因素(均P < 0.05)。结论 血清LncRNA HOTAIR 和LncRNA HOXA11-AS 水平对预测TBI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价值,且其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参与TBI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进展。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87 91 1340894 耿保伟,彭古涛,汪 峰,刘思江,杨 帆,汤厅均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GR,SOD,Cys-C,Hcy和Lp(a)水平对预后的预警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7 (1.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检验科,石家庄 050000;2. 河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石家庄 050000)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92 1594628 李 芳<sup>1</sup>,冉向阳<sup>1</sup>,李 玮<sup>1</sup>,史文俊<sup>1</sup>,安黎云<sup>1</sup>,康 林<sup>2</sup> 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清LRG1,DPP4水平表达对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8 目的 探究血清亮氨酸丰富α-2- 糖蛋白1(LRG1)、二肽基肽酶(DPP4)水平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以2022 年1 月~ 2023 年12 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诊治的150 例ACWI 患者为研究对象(ACWI 组),同时另选120 例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ACWI 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8)和预后不良组(n=52)。ELISA 检测血清LRG1,DPP4,癌胚抗原(CEA)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清蛋白(ALB)、腺苷脱氨酶(ADA)、肌酐(Cre)水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ACWI 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Spearman 相关性分析ACWI 组血清LRG1,DPP4 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及改良Rankin 量表(mRS) 评分的相关性;ROC 曲线分析血清LRG1,DPP4 水平对ACWI 发生及患者预后情况的诊断价值,Z 检验比较AUC 的差异。结果 ACWI 患者血清LRG1(56.03±16.11pg/ml),DPP4(9.90±3.25ng/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41.78±12.54pg/ml,7.34±2.32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51,7.272,均P < 0.001)。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 评分、mRS 评分、大面积梗死比例以及LRG1,DPP4 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t/χ2=3.258 ~ 17.208),ALB 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t=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大面积梗死以及NIHSS 评分、mRS 评分、LRG1,DPP4 水平增加是ACWI 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 χ2 = 4.358 ~ 6.000,均P<0.05),而ALB 升高是ACWI 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Wald χ2=4.535,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ACWI 患者血清LRG1 与DPP4 水平呈正相关(r=0.446,P=0.000);ROC 曲线分析血清LRG1,DPP4 诊断发生ACWI 的AUC(95%CI)分别为0.788(0.734 ~ 0.835),0.790(0.736 ~ 0.837),联合诊断的AUC(95%CI)为0.922(0.883 ~ 0.951),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 =5.798,5.612,均P<0.05);血清LRG1,DPP4诊断ACW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796(0.722 ~ 0.857),0.800(0.727 ~ 0.861),联合诊断的AUC(95%CI)为0.924(0.869 ~ 0.961),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2.891,4.222,均P<0.05)。结论 LRG1 和DPP4 水平在ACWI 患者血清中较高,在预后不良患者中更高,两者水平呈正相关,联合诊断ACWI 发生及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98 103 1379587 贾磊华,吕志坤,魏萌萌,李国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ox-LDL,RC和NLR联合检测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残余胆固醇(R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联合检测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 年6 月~ 2023 年12 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并经头部MRI 及临床诊断为ICAS(观察组,n=160),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0 ~ 2 分,n=52)和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 3 分,n=108);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60 例作为对照组。磁性微粒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ox-LDL 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RC,NLR 水平;Spearman 法分析血清ox-LDL,RC,NLR 水平与mRS 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ICAS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ox-LDL,RC,NLR 水平对ICAS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ox-LDL(53.65±8.35 U/L vs 33.23±6.42 U/L),RC(0.82±0.15 mmol/L vs 0.52±0.13mmol/L),NLR 水平(2.84±0.38 vs 1.95±0.26)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23,65.079,62.911,均P< 0.05);预后不良组血清ox-LDL(57.52±8.72 U/L),RC(0.84±0.14 mmol/L),NLR 水平(3.02±0.45)] 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5.62±6.63 U/L,0.79±0.12 mmol/L,2.48±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99,8.507,7.562,均P < 0.05);且两组患者血清TC,LDL-C,HDL-C 水平及mRS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55 ~ 27.072,均P < 0.05)。血清ox-LDL,RC,NLR 水平与mRS 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2,0.623,0.653,均P < 0.05)。血清TC,LDL-C,HDL-C,ox-LDL,RC,NLR 水平均为影响ICAS 预后的因素(均P < 0.05);血清ox-LDL,RC,NLR预测ICAS 患者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94(0.835 ~ 0.937),0.860(0.797 ~ 0.910),0.817(0.748 ~ 0.874),三者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965(0.923 ~ 0.987),三者联合预测相比于血清ox-LDL,RC,NLR 单独预测更具有价值(Z=3.030,3.969,4.839,均P < 0.05)。结论 ICAS 患者血清ox-LDL,RC,NLR 水平均上升,与mRs 评分呈正相关,三者对ICAS 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更高。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04 108 1346416 贾建普,王丽轩,赵泽宇,张丽冉,张乐国,夏瑞雪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miR-150和miR-155水平表达对支架植入术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0 目的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miR-150 和miR-155 水平表达对支架植入术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3 月~ 2022 年6 月期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108 例ASO 患者,根据其术后一年是否发生ISR,分为发生ISR 组(n=42)和未发生ISR 组(n=66)。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患者血清中miR-150 和miR-155 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50,miR-155 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C)、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ASO 患者发生ISR 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0,miR-155 水平对ASO 患者发生ISR 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未发生ISR 组相比,发生ISR 组血清miR-150(0.65±0.16 vs 1.01±0.09)水平显著降低,miR-155(1.68±0.39vs 1.02±0.11),LDL-C(2.85±0.76 mmol/L vs 2.21±0.62mmol/L),hs-CRP(2.36±0.47 mg/L vs 1.82±0.36mg/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85 ~ 14.957,均P < 0.05)。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50 与LDL-C,hs-CRP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5,-0.532,均P < 0.05),血清miR-155 与LDL-C,hs-CRP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53,0.481,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50 是影响ASO 患者发生ISR 的保护因素,血清miR-155,LDL-C 和hs-CRP 为影响ASO 患者发生ISR 的危险因素(均P < 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50,miR-155 及二者联合预测ASO 患者发生ISR 的AUC(95%CI)分别为0.869(0.791 ~ 0.926),0.874(0.796 ~ 0.930)及0.976(0.926 ~ 0.996),联合检测显著优于二者单独预测(Z =2.679,2.745,均P < 0.05)。结论 ASO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 的患者血清miR-150 水平降低,miR-155 水平升高,均是影响ASO 患者发生ISR 的因素,且二者联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09 113 1345717 张忠俊<sup>a</sup>,陈 琳<sup>b</sup>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血清LRG1和Thiol水平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SLEN)患者血清富亮氨酸α-2 糖蛋白-1(LRG1)、硫醇(Thiol)水平表达与自身免疫抗体及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 2023 年12 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肾内科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SLEN 患者80 例(SLEN 组)和单纯SLE 患者80 例(非SLEN 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LRG1 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Thiols 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 相关性分析SLEN 患者血清LRG1,Thiol与自身免疫抗体及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RG1,Thiol 水平对SLEN 的诊断价值。结果 SLEN 组血清LRG1(26.00±8.76μg/ml),Scr(98.03±49.71μmol/L)高于非SLEN 组(16.71±5.51μg/ml,73.85±33.51μmol/L),Thiol(80.69±36.90 μmol/L)低于非SLEN 组(131.49±45.34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26,3.608,7.772,均P < 0.001)。Pearson/Spearman 相关性分析SLEN 患者血清LRG1 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抗补体1q(C1q)抗体阳性、抗Smith 抗体阳性、血肌酐(Scr)、24h 尿蛋白呈正相关(r=0.226 ~ 0.637,均P < 0.05),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 =-0.633,P < 0.05);血清Thiol 与抗dsDNA 抗体阳性、抗C1q 抗体阳性、抗Smith 抗体阳性、Scr,24h 尿蛋白呈负相关(r =-0.612 ~ -0.256,均P < 0.05),与eGFR 呈正相关(r=0.614,P < 0.05)。血清LRG1 联合Thiol 诊断SLEN 的AUC(95%CI) 为0.907(0.851 ~ 0.947),大于血清LRG1,Thiol 单独诊断的0.802(0.731 ~ 0.860),0.808(0.738 ~ 0.8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50,3.749,均P < 0.05)。结论 SLEN 患者血清LRG1 水平升高、Thiol 水平降低与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表达及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LRG1 和Thiols 可为诊断SLEN 提供参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14 118 1346791 胡鹤鸣<sup>1a</sup>,朱现菊<sup>1a</sup>,钟艳艳<sup>2</sup>,王 虹<sup>1b</sup> AMPK/IR/IRS1通路介导影响糖尿病小鼠心肌胰岛素抵抗机制的实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2 目的 探究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 胰岛素受体(IR)/ 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通路在糖尿病小鼠心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30 只C57BL/6J 小鼠根据实验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AMPK激活组,每组10 只。使用小鼠动态血糖检测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试剂盒检测小鼠HbA1c 水平;胰岛素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空腹胰岛素(FINS);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率(HR)、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s)、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Masson 染色检测小鼠心肌胶原沉积水平。ELISA 试剂盒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C)、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心肌组织中AMPK,IR,IRS1 蛋白水平。RT-qPCR 检测心肌组织中AMPK,IR,IRS1 的mRNA 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FBG,HbA1c,FINS,TC,TG,LDL-C 水平增加(t=14.94 ~ 63.46),心功能指标HR,EF 及LVFS 减少(t=56.62,199.00,42.50),LVIDd 增加(t=17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IDs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6,P>0.05);小鼠心肌间质小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增加;血清GSH 水平减少(t=5.75),ROS 与MDA 水平增加(t=22.60,15.18),心肌组织中AMPK,IR,IRS1 蛋白(t=7.00,4.33,3.66)及mRNA(t=2.61,5.17,6.79)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AMPK 激活组小鼠FBG,HbA1c,FINS,TC,TG,LDL-C 水平减少(t=9.14 ~ 56.34),心功能指标HR,EF 及LVFS 增加(t=135.90,152.00,41.99),LVIDd 减少(t=20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IDs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05);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减少;血清GSH 水平增加(t=19.60),ROS 与MDA 水平减少(t=32.90,23.44),心肌组织AMPK,IR,IRS1 蛋白(t=15.14,29.44,17.15)及mRNA(t=11.52,9.67,8.49)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激活AMPK可改善糖尿病小鼠心功能结构,降低血糖血脂水平并下调氧化应激水平,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 IR /IRSs 通路介导的胰岛素抵抗相关。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19 1747838 张 普<sup>a</sup>,张 俊<sup>b</sup>,李雪锋<sup>b</sup> 人参皂苷Rg3通过RhoA/ROCK/NLRP3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球内皮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3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g3 是否可通过Ras 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 关联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含NLR 家族Pyrin 域蛋白3(NLRP3) 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小球内皮损伤。方法 将40 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N 组、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3)组及RhoA/ROCK 通路抑制(FD)组,每组10 只。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ELISA 检测尿蛋白、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PAS 染色检测肾小球形态结构并评估肾小球损伤指数(GDI);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球血小板-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 或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RhoA,ROCK 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 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肾小球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细胞焦亡相关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 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N 组小鼠FPG,尿蛋白、SCr 及BUN 水平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9 ~ 43.81,均P<0.05);肾小球结构明显损伤且GDI 增加(t=20.73,P<0.05),肾小球中CD31,RhoA,ROCK,NLRP3 表达增加,vWF 表达减少;肾组织中ICAM-1,VCAM-1,IL-1β 及IL-18 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5 ~ 40.10,均P<0.05)。与DN组相比,人参皂苷组小鼠FPG,尿蛋白、BUN及SCr 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7 ~ 20.33,均P<0.05);肾小球结构损伤改善且GDI 减少(t=19.80,P<0.05);肾小球CD31,RhoA,ROCK 及NLRP3 表达减少,vWF 表达增加,FD 组小鼠肾组织ICAM-1,VCAM-1,IL-1β 及IL-18 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2 ~ 39.68,均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3 可通过下调RhoA/ROCK/NLRP3 通路,改善DN 小鼠肾小球内皮损伤及细胞焦亡水平。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23 128 3062504 刘美燕<sup>1</sup>,李 娜<sup>2</sup>,赵淑洁<sup>1</sup>,郑倩倩<sup>1</sup>,霍云涛<sup>3</sup>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iR-488,miR-654水平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4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miR-488,miR-654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92 例2022 年1 月~ 2024 年1 月雅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DN 患者(DN 组)以及60 例健康正常人(健康组)进行miR-488,miR-654 水平检测,Pearson 分析血清miR-488 与miR-654 的相关性;卡方检验分析血清miR-488,miR-654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肾脏损伤程度的关系;ROC 预测DN 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DN 患者与健康组相比,血清miR-488(1.71±0.40 vs 1.08±0.1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654(0.66±0.19 vs 0.94±0.2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66,8.340,均P < 0.05)。糖尿病年限≥ 10 年、24h 尿蛋白≥ 3 g/L、血肌酐≥ 150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 60 ml/min/1.73m2,血尿素氮≥ 7.5mmol/L 的DN 患者血清miR-488 高表达、miR-654 低表达占比显著高于血清miR-488 低表达、miR-654 高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 ~ 25.234;4.356 ~ 8.587,均P<0.05)。Pearson 分析DN 组血清miR-488 与miR-654 呈负相关(r=-0.405,P<0.05);血清miR-488 与24h 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呈正相关(r=0.376,0.435,0.406,均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82,P<0.05);血清miR-654 与24h 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呈负相关(r=-0.418,-0.367,-0.425,均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374,P<0.05)。肾小球分级Ⅳ级、间质炎症2 分、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FTA)3 分DN 患者miR-488 高表达、miR-654 低表达占比显著高于miR-488 低表达、miR-654 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16 ~ 20.669,8.432 ~ 13.258,均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血清miR-488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57±0.29 vs 1.89±0.17),miR-65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78±0.21 vs 0.51±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2,6.369,均P<0.05)。血清miR-488,miR-654 单独及二者联合对DN 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80.00% 和90.00%,特异度分别为84.62%,86.54%和82.69%,AUC(95%CI)分别为0.838(0.748 ~ 0.927),0.824(0.731 ~ 0.916)和0.906(0.846 ~ 0.966),二者联合预测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 =2.225,2.033,P=0.026,0.042)。结论 DN 患者肾脏损伤程度越低,血清miR-488表达水平越低,血清miR-654 越高,血清miR-488,miR-654 可用于对DN 患者病情及预后预测,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29 134 1390852 马 霞,常晓东,赵 敏 miR-146b调控ERK1/2-AP-1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分子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5 目的 探究miR-146b 是否可通过调控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 活化蛋白-1(AP-1)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DM-CI)大鼠的脑损伤过程。方法 将8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M-CI 组、低表达miR-146b组和抑制ERK1/2 组,每组20 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衡量大鼠脑功能。RT-qPCR 检测大鼠脑组织中miR-146b,ERK1/2,AP-1 的mRNA 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侧大鼠脑组织中ERK1/2,AP-1 的蛋白水平;TTC 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H&E 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血糖仪检测大鼠随机血糖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DM-CI 组大鼠脑组织中miR-146b,ERK1/2,AP-1 的mRNA 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6,15.62,9.87,均P<0.05);ERK1/2,AP-1 的蛋白水平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8,23.81,均P<0.05);NIHSS 评分、随机血糖水平增加(t=44.49,30.02,均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t=51.05,P<0.05),脑组织结构紊乱且疏松,部分细胞周围间隙可见水肿。与DM-CI 组相比,低表达miR-146b 组大鼠脑组织中miR-146b,ERK1/2,AP-1mRNA 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0,20.03,24.25,均P<0.05);ERK1/2,AP-1 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0,26.70,均P < 0.05);NIHSS 评分减少、随机血糖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11,33.77,均P<0.05),脑梗死体积减少(t=16.70,P<0.05),脑组织损伤及水肿程度改善。抑制ERK1/2 组大鼠脑组织中ERK1/2,AP-1 的蛋白及mRNA 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1 ~ 38.00,均P<0.05),大鼠NIHSS评分、随机血糖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48,26.61,P<0.05)。结论 miR-146b 可通过调控ERK1/2 AP-1通路参与DM-CI 大鼠的脑功能结构损伤过程。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35 139 1630338 刘伶俐<sup>1</sup>,魏若宣<sup>2</sup>,陈 蔚<sup>1</sup>,孔彩霞<sup>1</sup>,刘志红<sup>1</sup>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USP14和GRB2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6 目的 探讨老年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USP14)和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北京核工业医院2020 年7 月~ 2023 年8 月收治的老年T2DM 患者153 例,根据有无LEAD 分为病变组(n=64)和非病变组(n=89);另选取同期与老年T2DM 患者年龄相匹配的153 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USP14 和GRB2 水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T2DM 患者LEAD 发生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老年T2DM 患者USP14,GRB2 水平对发生LEAD 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变组和非病变组中血清USP14(8.56±1.57ng/ml,6.34±1.27ng/ml vs 4.23±1.02ng/ml),GRB2 水平(7.45±1.56ng/ml,5.23±1.12ng/ml vs 3.19±0.78ng/ml)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33.555,18.259;37.326,19.960,均P < 0.05)。A 级、B 级和C 级血清USP14(7.14±1.31ng/ml,8.67±1.52ng/ml,9.98±2.01ng/ml),GRB2(6.31±1.25ng/ml,7.47±1.58ng/ml,8.69±1.74ng/ml)水平依次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754,11.404,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SP14,GRB2,TC,TG,LDL-C 和HbA1c 均是影响老年T2DM 患者LEAD 发生的影响因素(Wald χ2=11.618 ~ 41.458,均P <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USP14 和GRB2 联合诊断LEAD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USP14 和GRB2 单独诊断(Z=2.706,3.124,均P < 0.05)。结论 USP14 和GRB2 在老年T2DM 并发LEAD 患者血清中均呈高表达水平,随LEAD 分级增加而升高,可作为诊断老年T2DM 并发LEAD 的血清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效能更佳。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40 144 1338107 李丽华<sup>a</sup>,史春艳<sup>b</sup>,张 欢<sup>a</sup>,柴雪妍<sup>a</sup> 子痫前期孕妇胎盘和脐血中lncRNA HIF1A-AS1的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7 目的 探究子痫前期(PE)孕妇胎盘和脐血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低氧诱导因子1α 反义RNA-1(HIF1A-AS1)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 2022 年1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剖宫产术的50 例PE 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PE 孕妇24 例,重症PE 孕妇26 例。选择同期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25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ELISA)检测孕妇胎盘组织和脐血中lncRNA HIF1A-AS1 的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HIF1A-AS1 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利用Pearson 相关分析胎盘组织lncRNA HIF1A-AS1 mRNA 相对表达水平与脐血lncRNA HIF1A-AS1 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胎盘和脐血中lncRNA HIF1A-AS1 对重症PE 的诊断价值。Logistic 回归分析重症PE 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和轻症组PE 孕妇胎盘组织中lncRNA HIF1A-AS1 水平(2.76±0.36,1.83±0.29 vs 1.03±0.21)升高(q=29.687,13.456),且重症组lncRNA HIF1A-AS1 表达水平高于轻症组(q=15.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和轻症组PE孕妇脐血中lncRNA HIF1A-AS1 水平(4.68±0.58,2.66±0.49 vs 1.06±0.34)升高(q=37.942,16.437),且重症组lncRNA HIF1A-AS1 表达水平高于轻症组(q=20.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胎盘及脐血lncRNA HIF1A-AS1 高表达组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于lncRNA HIF1A-AS1 低表达组(χ2=7.714,5.773,均P <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胎盘组织lncRNA HIF1A-AS1 mRNA 表达水平与脐血lncRNAHIF1A-AS1 水平呈正相关(r=0.546,P < 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胎盘中lncRNA HIF1A-AS1 诊断重症PE 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80%,80.00%;脐血中lncRNA HIF1A-AS1 诊断重症PE 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80%,88.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 蛋白尿、胎盘及脐血lncRNA HIF1AAS1水平是重症PE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结论 PE 孕妇胎盘和脐血中lncRNA HIF1A-AS1 水平显著上调,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胎盘和脐血lncRNA HIF1A-AS1 对重症PE 发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检测lncRNA HIF1AAS1对PE 的早期准确诊断及病情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45 1380070 张鑫瑜,陈雪莲 瑞马唑仑通过调节Notch-1/Hes信号通路对烧伤脓毒症模型大鼠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8 目的 探究瑞马唑仑(RZ)调节Notch-1/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Hes)信号通路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组)、模型组(Model 组)、低剂量RZ 组(RZ-L 组,3mg/kg RZ)、高剂量RZ 组(RZ-H 组,6mg/kg RZ)和高剂量RZ+Notch-1 激活剂Jagged1 组(RZ-H+Jagged1 组,6mg/kg RZ+0.67mg/kg Jagged1),每组12 只。在大鼠背部建立20% 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烧伤)模型,之后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制备烧伤脓毒症模型。HE 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肠黏膜损伤评分(Chiu’s 评分)。ELISA 法检测血清内毒素、D- 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及回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RT-qPCR 法检测回肠组织Notch-1,Hes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回肠组织Notch-1/Hes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Normal 组相比,Model 组大鼠肠黏膜损伤评分(5.30±0.48分vs 1.00±0.52 分)、血清内毒素(135.69±16.24 pg/ml vs 62.48±3.23 pg/ml),D- 乳酸(1 403.58±68.97 pg/ml vs752.06±25.29 pg/ml)和DAO 水平(137.55±12.37 pg/ml vs 58.52±4.43 pg/ml)、回肠组织IL-6(186.45±16.37 ng/mlvs 21.32±3.66 ng/ml),TNF-α(163.37±11.40 ng/ml vs 15.52±1.03 ng/ml)和MPO 水平(8.94±0.92 U/ml vs 2.35±0.33U/ml) 及Notch-1 mRNA(1.86±0.19 vs 1.00±0.10) 和蛋白(0.79±0.08 vs 0.21±0.02),Hes-1 mRNA(2.13±0.21vs 1.00±0.12)和蛋白(0.88±0.09 vs 0.32±0.0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94 ~ 47.368,均P< 0.05)。与Model 组相比,RZ-L 组和RZ-H 组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Z-L=5.650 ~ 21.448,tRZ-H=4.435 ~ 42.403,均P < 0.05)。Notch-1 激活剂Jagged1 减弱了RZ 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治疗作用。结论RZ 可能通过抑制Notch-1/Hes 信号通路减轻烧伤脓毒症模型大鼠的肠道损伤。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50 155 2291192 吴辉振,彭 坚,夏艳琼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表达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9 目的 探讨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 年6 月~ 2021 年8 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PCOS 患者154 例作为PCOS 组,采用稳态模型计算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HOMA-IR<2.69 者纳入到非IR 组(n=62),HOMA-IR ≥ 2.69 者纳入到IR 组(n=92)。另选取同期延安市人民医院体检结果为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PCSK9 的水平。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性激素指标以及糖脂代谢指标差异。Pearson 相关分析PCOS 患者血清PCSK9 与糖脂代谢指标及性激素指标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PCOS 患者并发IR 的影响因素。结果 PCOS 组血清PCSK9(292.57±42.31ng/ml)高于对照组(226.94±20.1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79,P<0.001)。IR 组患者血清PCSK9(324.51±50.33 ng/m l)高于非IR 组(245.18±40.1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79,P<0.001)。Pearson 分析显示,PCOS 患者血清PCSK9 与LH,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LDL-C,TC 和TG 均呈正相关(r=0.302 ~ 0.684,均P<0.05)。经多因素Logsitic 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清PCSK9 均是PCOS 患者并发IR 的影响因素(Wald χ2=8.501,8.024,7.886,均P < 0.05)。结论 PCSK9 在PCOS 患者血清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糖脂代谢以及IR 情况密切相关。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56 159 1287514 郭晓莉<sup>1a</sup>,惠 晶<sup>1b</sup>,惠 慧<sup>2</su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0 目的 探讨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反应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在2023 年1 ~ 7 月收治的82 例COPD 患者作为COPD 组,并将其中40 例处于急性加重的患者纳入到急性加重组,将42 例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纳入到稳定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Del-1,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水平。采用Pearson 法分析血清Del-1 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el-1 对COPD 患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 COPD 组的血清CRP,IL-1β 以及NLR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2.047,13.107,9.404),COPD 组血清Del-1 水平为386.87±42.34pg/ml,低于对照组的512.63±60.21pg/ml(t=13.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加重组的血清CRP,IL-1β 及NLR 水平均高于稳定组(t=4.170,5.292,5.919),急性加重组的血清Del-1 水平为347.64±40.69 pg/ml,低于稳定组(424.23±48.31 pg/ml)(t=7.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 分析显示,COPD 患者的血清Del-1 水平与血清CRP,IL-1β,NLR 水平均呈负相关(r=-0.534,-0.587,-0.612,均P<0.05);经ROC 分析显示,血清Del-1 对COPD 患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95%CI)为0.886(0.812 ~ 0.960),取最佳截断值380.65 pg/ml 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50%,85.00%。结论 血清Del-1 在COPD 患者中呈现低表达,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有望成为预测COPD 急性加重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60 1348911 王 君,黄长明,吴 瑕,张 冉 支气管哮喘患儿RNase3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程度及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1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BA)患儿核糖核酸酶A3(RNase3)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程度及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 年6 月~ 2024 年6 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 例BA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64)和中重度组(n=46),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n=82)。采用分子量阵列基因分析(MassArray)系统检测RNase3 基因rs2073342 位点基因分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RNase3 mRNA 表达水平。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各组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RNASE3 基因多态性与BA 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白细胞介素-6(IL-6)(21.49±3.01ng/L vs13.21±2.84ng/L),降钙素原(PCT)(19.16±4.02μg/L vs 9.94±3.15μg/L)明显升高(t=-14.568,-12.952),用力肺活量(FVC)、呼吸流量峰值(PEF)、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明显降低(t=2.534,3.304,2.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RNase3 基因rs2073342 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χ2=0.402,0.689,均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与对照组、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CC,CA 基因型频率高(χ2=35.008,23.079),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CC,CA 基因型频率高(χ2=7.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组rs2073342 位点携带C 等位基因BA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se3 mRNA 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622,P<0.05);同组内rs2073342 位点携带C 基因BA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se3 mRNA 表达水平高于未携带C基因患儿(t=4.169,22.608,均P<0.05)。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RNase3 基因携带等位基因C 或显性模型(CCvs CA+AA)是BA 患儿重症的危险因素(P<0.05);基因型AA 携带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总有效率最高,基因型AA 携带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基因型AC 与C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8,P<0.05)。结论 BA 患儿外周血RNase3 mRNA表达随病情加重明显上调,rs2073342 位点携带等位基因C 或显性模型(CC vs CA+AA)是BA 患儿重症的危险因素,基因型AA 携带者治疗效果更优。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64 168 1305349 马慧敏,周晓静,卢东娥,闫玉姣 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lncRNA KCNQ1OT1和FGF2水平表达对病情控制水平评估的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2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 成员1 反向转录物1(KCNQ1OT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病情和控制水平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 年3 月~ 2023 年3 月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76 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根据支气管哮喘病情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54)和重度组(n=42);根据治疗后疾病控制情况将患儿分为哮喘控制组(n=61)和哮喘未控制组(n=35)。检测各组血清lncRNA KCNQ1OT1 和FGF2 水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ncRNA KCNQ1OT1 和FGF2 预测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的效能。结果 哮喘组血清lncRNAKCNQ1OT1(2.35±0.71),FGF2(27.35±6.29 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51±0.33,15.32±4.08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27,14.437,均P < 0.001)。重度组血清lncRNA KCNQ1OT1(2.59±0.35),FGF2(28.65±1.03pg/ml)水平高于轻度组(2.16±0.41,26.34±1.24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9,9.737,均P < 0.001)。哮喘未控制组血清lncRNA KCNQ1OT1(2.63±0.27),FGF2(29.02±1.41 pg/ml)高于哮喘控制组(2.19±0.35,26.39±1.52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17,8.374,均P < 0.001)。高lncRNA KCNQ1OT1 和FGF2 水平是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未控制的危险因素(Wald χ2=8.792,5.638,均P < 0.05)。lncRNA KCNQ1OT1,FGF2 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未控制的AUC(95%CI)高于单独预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50,2.096,均P <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ncRNA KCNQ1OT1 和FGF2 均增高,与支气管哮喘病情加重和疾病未控制有关,联合lncRNA KCNQ1OT1 和FGF2 可预测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水平。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69 1382005 訾和平,杨晓荣,高貂艳 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盘组织中组蛋白H3K4me3,H3K27me3及修饰酶表达的临床价值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3 目的 研究分析胎膜早破(PROM)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盘组织中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组蛋白H3 第27 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及修饰酶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 年6 月~ 2023年12 月因PROM 在西安高新医院就诊的95 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分为感染组(n=41)和非感染组(n=54);另选取同期30 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取所有受试者胎盘组织,检测H3K4me3,H3K27me3 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3K4me3,H3K27me3 特异性甲基化转移酶[ 混合谱系白血病蛋白1(MLL1),Zeste 增强子同源物2(EZH2)] 和去甲基化转移酶[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B(KDM5B),Jumonji结构域包含蛋白3(JMJD3)] 水平。分析三组H3K4me3,H3K27me3 及特异性修饰酶表达差异及与HCA 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H3K4me3,H3K27me3 对并发 HCA 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和非感染组H3K4me3(0.08%±0.02%,0.12%±0.03% vs 0.25%±0.06%)及MLL1 mRNA(1.32±0.16,1.44±0.23 vs 2.02±0.31),JMJD3 mRNA(0.78±0.13, 0.91±0.15 vs 1.53±0.23)水平明显降低(t=10.939~19.062),H3K27me39(0.23%±0.05%,0.15%±0.03% vs 0.10%±0.02%)及EZH2 mRNA(1.96±0.26,1.85±0.25vs 1.15±0.29),KDM5B mRNA(1.46±0.15,1.35±0.18 vs 0.94±0.12)水平明显升高(t=6.077 ~ 14.974),且感染组各水平低于/ 高于非感染组(t=2.017 ~ 10.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OM 胎盘组织中H3K4me3 与H3K27me3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5);H3K4me3,MLL1,JMJD3 mRNA 水平分别与HCA 组织学分期呈负相关(r=-0.646,-0.489,-0.503,均P<0.05);H3K27me3,EZH2 mRNA,KDM5B mRNA 水平分别与HCA 组织学分期呈正相关(r=0.632,0.515,0.520,均P<0.05)。当H3K4me3,H3K27me3 截断值分别取0.10%,0.19% 时,两者联合预测PROM 并发HCA 感染的AUC(95%CI)值为0.896(0.882 ~ 0.94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14% 和86.23%,明显高于两者单一指标诊断。结论 PROM 胎盘组织中H3K4me3,H3K27me3 及修饰酶水平与HCA 感染及其组织学分期密切相关,对并发HCA 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有望作为临床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74 179 1372479 宋 园<sup>1</sup>,屈小红<sup>2</sup>,李维玲<sup>1</sup>,李花繁<sup>1</sup>,刘 云<sup>1</sup>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行经皮球囊压迫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4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水平与三叉神经痛(TN) 患者行经皮球囊压迫术(PBC) 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 年7 月~ 2021 年4 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BC 的TN 患者166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二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 =22) 和未复发组(n =14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TN 患者PBC 前后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及TN 患者PBC 术后疗效。比较各炎症标志物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术前(T1) 和术后2 天(T2) 的差值变化(T2-T1),将有显著变化的各指标差值和预后复发进行关联分析(Spearman 相关及Logistic 回归),探讨血清NSE对TN 患者PBC 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TN 患者PBC 前1 天的血清NSE 水平(12.39±3.15ng/ml)与PBC 后2 天的血清NSE 水平(16.27±4.03n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922,P<0.001)。复发组患者PBC 前后的血清NSE 差值为5.72(5.25,7.58) ng/ml, 未复发组患者PBC 前后的血清NSE 差值为3.01(2.63,3.37) ng/ml,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25,P < 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PBC 前后血清NSE 差值(T2-T1) 是TN 患者术后二年复发的危险因素(OR=1.602,Wald χ2=12.252,P < 0.05)。ROC 分析结果:PBC 前后血清NSE 差值(T2-T1) 对TN 患者术后二年复发的预测效能AUC(95%CI) 为0.777(0.587 ~ 0.954),预测阈值为4ng/m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7,0.806。结论 血清NSE 可能成为预测TN 患者PBC 治疗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80 185 1353466 齐 亮,刘文广,郑金玉,季欢欢 基于生物素 亲和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的方法建立及性能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5 目的 建立检测血清可溶性fms 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的生物素- 亲和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BAS-TRFIA),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链霉亲和素包被微孔板、生物素标记捕获sFlt-1 单克隆抗体和铕标记检测sFlt-1 单克隆抗体,建立一种BAS-TRFIA 定量测定孕妇血清中的sFlt-1 浓度。对该方法的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功能灵敏度、精密度、线性、干扰试验和高剂量钩状效应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选择106 份孕周大于9 周的无溶血、黄疸和脂血的孕妇血清剩余样本,用于BAS-TRFIA 和电化学发光法的比对研究,比对试验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该方法的样本最适反应时间为90min,检测低限为1.00pg/ml,生物检测限为10.00pg/ml,功能灵敏度为10.00p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5.00% 以内,线性范围为20.00 ~ 40 000.00pg/ml,分别在低浓度和高浓度质控品中添加有干扰物的17 种干扰样本与基础样本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在-4.94% ~ 4.24% 内;检测样品sFlt-1 浓度高达150 000pg/ml 时未出现高剂量钩状效应;样本sFlt-1 浓度在105.40 ~ 40 972.00pg/ml 间,与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86 7X+17.946(r =0.994 4,t=96.26,P < 0.05)。结论 BAS-TRFIA 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较宽和抗干扰能力强,与参比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等优点,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86 1534571 谭玉华<sup>1</sup>,于 婷<sup>2</sup>,余海枷<sup>1</sup>,李高成<sup>1</sup>,冯健明<sup>1</sup> 应用海藻糖脂核酸免提取技术对宫颈分泌物前处理进行HPV核酸检测的实验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6 目的 采用海藻糖脂核酸免提取技术在宫颈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前处理,评价该技术在HPV 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 年7 月1 日~ 9 月30 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50 例HPV 检测样本,并选取12 份HPV 核酸检测质控品(不同亚型),采用海藻糖脂免提取技术前处理作为实验组,临床常规前处理作为对照组,对该免提取技术用于检测HPV 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进行评价,并分析两组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中临床样本(27 例阳性样本和23 例阴性样本)和质控品HPV 的分型结果与对照组一致,两组符合率100%,准确度良好;实验组检出限达到了100 copies/ml,灵敏度较高;精密度评价结果显示,高中低三个水平的临床样本和质控品的检测CV 均< 5%,精密度良好;两组检测结果(Ct 值)的相关性评价显示,回归方程为Y=2.524+0.901X,r=0.963,实验组与对照组间HPV 核酸检测Ct 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海藻糖脂核酸免提取技术可用于临床宫颈分泌物HPV 核酸检测前处理,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91 194 1329032 张 咪,杨春利,成 军,戴玉柱 临床实验室血浆抗凝蛋白S活性检测日间精密度与凝血因子Ⅷ,Ⅸ定量限的性能验证方法学评估及改善方案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7 目的 针对抗凝蛋白S(PS)、凝血因子Ⅷ活性(F Ⅷ :C)和凝血因子Ⅸ活性(F Ⅸ :C)检测性能验证中存在的问题,探讨PS 活性检测日间精密度验证的改进方案,以及F Ⅷ :C 和F Ⅸ :C 检测定量限(LoQ)的验证方案。方法使用Sysmex CN-6000 及配套试剂,使用低值和高值质控品作为研究样品。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3 文件,使用三种试剂准备方式(说明书方式、仪器操作手册方式和改进方式)进行PS 活性检测日间精密度验证研究。说明书要求方式即完全参照产品说明书开展;仪器操作手册方式在其基础上将所需试剂于仪器中静置30min后用于检测;改进方式在产品说明书基础上对所需试剂进行混合分装。研究同一批号试剂检测同一样品的瓶间差异,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室间质评(EQA)可接受范围作为评价标准。参考CLSI EP25 文件,验证产品说明书方式与改进方式复溶试剂的机载稳定性。参考CLSI EP17-A2 文件、WS/T 514-2017《临床检验方法检出能力的确立和验证》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指南,进行F Ⅷ :C 和F Ⅸ :C 检测LoQ 验证。研究结果均以满足产品说明书要求为验证通过。结果 参照产品说明书与仪器操作手册进行PS 活性检测精密度验证,日间精密度(CV日间:12.9% ~ 21.6%)均超出产品说明书要求(高值水平的CV批内,CV日间均< 10%;低值水平的CV批内,CV日间均< 20%)。应用改进方式的日间精密度验证结果(CV日间:2.9% 和4.5%)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试剂瓶间差异超出EQA 可接受范围。改进方式纠正了试剂机载稳定性验证结果(相对偏差:-4.24% ~ 9.97%)符合产品说明书(高值水平< 10%,低值水平< 20%)。F Ⅷ :C 和F Ⅸ :C 检测的LoQ 验证通过范围均符合厂商声明(F Ⅷ :C:0.75% ~ 1.46%,0.74% ~ 1.40%;F Ⅸ :C:0.71% ~ 1.27%,0.70% ~ 1.32%)。结论 提供了改善PS 活性检测日间精密度的改进方式,并提供了F Ⅷ :C和F Ⅸ :C 检测的LoQ 验证方案,以供临床实验室参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195 201 1614997 王星皓<sup>1,2</sup>,胡高峰<sup>1</sup>,许成山<sup>1</sup>,彭明婷<sup>1,2</sup>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基于风险模型设计统计质量控制策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8 目的 基于风险模型定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运行规模,通过合理调整风险因素,设计统计质量控制(SQC)策略。方法 根据室内质量控制(IQC)的不精密度(CV)、外部质量评价(EQA)的偏移(Bias)和CLIA 2019 允许总误差(TEa) 计算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σ(σ) 值。通过评估和调整风险因素,设计代表高σ、中σ 和低σ 等级的多个检验项目的SQC 策略。结果 不同质控水平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显示不同的σ 性能,无机磷(P)和钾(K)水平2 的σ 值高于水平1,其余项目σ 值均非常相似。风险σ ≥ 4.96 的项目有18 个,分别为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淀粉酶(AMY)、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镁(MG)、三酰甘油(TG)、总胆红素(TBIL)、铁(FE)、钠(NA)、尿酸(UA)、肌酐(CREA)、无机磷(P)、碱性磷酸酶(ALP)、钾(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TC)和钙(CA),采用13s N=2 的QC 程序进行质量控制,运行规模为179 ~ 1 000 份样本。清蛋白(ALB)、葡萄糖(GLU)、氯(CL)、总蛋白(TP)和尿素(UREA)需要通过调整风险因素达到预期的运行规模。结论 实验室可以结合项目检测性能和患者安全目标,通过合理调整风险因素设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SQC 策略,应用尽可能少的SQC 程序进行尽可能多的测试,使实验室工作量和报告间隔与患者样本数量保持一致。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202 207 1310257 何大海,孔丽蕊,张 艳,吴 风,周朝琼,黄 英,余 林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骨骼系统中双重调控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39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强直性脊柱炎(AS)以及骨质疏松症(OP)等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有双重调控作用。一方面,它参与了软骨损伤和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理过程,在多种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负向调控作用;另一方面,MMP-3 也在早期胚层分化、颌面部骨骼形成、神经元轴突再生、软骨骨化和脂肪细胞分化等方面具有正向调控作用。该文综述了MMP-3 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RA,OA,AS 和OP 等疾病中的负调控作用,同时探讨了其在生长发育和创伤愈合中的正调控作用。该文还分析了MMP-3 在骨关节疾病中双重调控作用的机制,并总结了MMP-3 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208 1302480 刘 仪,赵和平,齐 茜,于 燕 脓毒血症早期诊断血清学标志物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40 脓毒血症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类型是决定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关键。目前,血培养作为脓毒血症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培养周期长且阳性率较低等局限性,而无法为临床早期开展抗感染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血清学标志物因其在体外检测方便快捷,且可作为早期推断感染的有益实验室指标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各领域对脓毒血症的深入研究,许多新型血清学标志物被发现在诊断脓毒血症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因此,该文就近年研究报道的脓毒血症的新型血清学标志物的特点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期发现有价值的早期诊断脓毒血症的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并结合相关预测模型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血症带来新思路。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2期 214 220 1298317 史 健<sup>1</sup>,熊朝亮<sup>2</sup>,雷 静<sup>2</sup>,刘泽世<sup>2</sup>,耿 燕<sup>1,2</sup>